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我国第一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9月27日18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表于:9/29/202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商业火箭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立商业火箭公司,注册资本 10 亿元 发表于:9/27/2024 多卫星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我国卫星制造和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卫星数量快速增加,传统的单星测控系统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的国内需求。为解决测控系统资源紧张的问题,提出了多卫星测控系统设计方案,在满足传统测控系统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测控资源利用率。设计方案以CPU为主控制器,实现多卫星测控数据的协议处理,同时通过管理、控制调度FPGA完成测控数据的安全传输,搭建多卫星测控系统硬件平台并进行系统测试。通过对多卫星测控系统硬件平台的测试,验证了多卫星测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表于:9/26/2024 我国成功发射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 9月2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今天7时33分,力箭一号遥四商业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火箭将搭载的中科卫星01星、02星,吉林一号SAR01A星,云遥一号21星、22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力箭一号是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四级全固体运载火箭。 发表于:9/25/2024 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一箭八星!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发表于:9/24/2024 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遥感综合服务平台发布 9 月 22 日消息,在于 9 月 21 日举行的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开幕式上,“北斗精准导航与高分遥感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面向北斗与遥感综合集成、服务应用的精准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按需提供多样性北斗与遥感创新集成服务。 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十余家单位联合研制,并得到了“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的支持。平台已在山东多地开展了无人农场、海洋牧场、智慧物流、现代文旅、应急救援等多场景示范应用。研发团队长期致力于北斗精准可信、高分遥感应用及全景导航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未来将继续聚焦“通导遥”(通信、导航、遥感)技术的研发,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和应用模式的创新。 发表于:9/23/2024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火箭垂直回收功败垂成 我国民营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并有多家企业开始尝试回收复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比如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完成了10公里高度垂直起降,而航天科技集团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已经飞到了12公里高度。 但是,航天事业一直都有着极高的风险。 9月22日13时40分,江苏深蓝航天在内蒙古深蓝航天额济纳旗航天港实施了星云一号首次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 这是中国第一次可入轨运载火箭的高空回收试验。 发表于:9/23/2024 我国将建设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我国将建设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覆盖深海到深空,更好服务全球用户 发表于:9/20/2024 我国第59颗、第60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9月19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今早,搭载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据了解,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组备份卫星。 发表于:9/19/2024 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在重庆首飞成功 9 月 18 日消息,综合《科技日报》、重庆上游新闻今日报道,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旗下翌翔无人机团队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架太阳能氢能无人机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顺利完成首飞,意味着翌翔无人机团队开发的全国首个将太阳能与氢能结合的创新能源系统正式“问世”,可大幅提升无人机续航能力与环保性。 发表于:9/19/2024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无人分布式阵面的应用 机载雷达受限于载机平台,无法获得更大口径的阵面,而在无人机平台,可将雷达阵面化整为零,在有限阵元数条件下,采用稀布阵列可获得更大口径的阵面。然而稀布阵列造成方向图栅瓣和副瓣的抬高,需对稀布阵列进行优化,消除栅瓣、降低副瓣后方能使用。稀布阵列方向图优化是一个离散优化问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无人分布式雷达的稀布阵列上,其算法原理简单,运行速度快,可调参数少,以较少的阵元数获得无栅瓣和低副瓣的方向图,从而提升无人分布式阵面的性能。 发表于:9/14/2024 一种机载询问机波束指向偏差修正算法 针对在一次雷达方位牵引条件下使用的机载敌我识别询问机,载机转弯段存在波束指向偏差大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误差来源并对误差影响程度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载机转弯时,若按照雷达的指示方位设置敌我识别询问机波束指向,波束不能够对准目标。提出了一种机载询问机的波束指向偏差修正算法,修正了敌我识别询问机波束指向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正算法能够使敌我识别询问机在载机转弯段维持高指向精度,促进了机载敌我识别/二次雷达系统的发展。 发表于:9/14/2024 无人机城市三维航迹规划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随着无人机在城市场景下的广泛应用,针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在多个约束条件下进行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时无法兼顾多种风险、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基于真实城市建筑物数据,考虑地理围栏限制、人流密集程度和社会属性等因素,构建城市场景无人机运行环境并建立真实三维环境模型,设计了基于城市场景的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可视化平台。该平台构建了真实环境下城市空域网格,并对网格飞行适宜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基于该数值,采用了改进的Lazy Theta*算法对无人机航迹进行规划。通过可视化平台的实际运行,提供航迹规划的三维展示,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是一种无人机路径规划三维可视化仿真验证的手段。 发表于:9/14/2024 蓝箭航天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成功 9月11日12时00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发射工位发射成功,首次实现了商业航天公司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此次飞行试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蓝箭航天表示,未来3年内,有望实现大运力、低成本、高频次、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发射。 “此次十公里级回收任务意义重大,比整箭更具挑战,二次点火的难度很大。”上述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希望蓝箭能成为第一波冲出中国商业航天赛道的企业。” 发表于:9/12/2024 一种小型化EHF频段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针对卫星通信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工作在极高频(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的接收模块,实现极高频射频信号的接收及下变频功能。模块内部集成波导-微带探针过渡、低噪声放大器、微带滤波器、本振电路、混频器及供电电路,具有低噪声系数、高增益、高带外抑制的优点。采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混合多功能集成技术实现了模块的小型化、通用化,可适应多种场景下的极高频收发前端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表于:9/11/2024 «…101112131415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