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迷你电饭煲”无人机:最新研发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动力效率提高30% 22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模型博览会上,许多观众被一款造型酷似“迷你电饭煲”的无人机产品吸引。这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国内首款民用微小型涵道风扇无人机。 发表于:6/25/2018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微型计算机芯片 打造微型无人机 近日,麻省理工宣布了一项有望让更智能、更小的无人机运行更长时间的研究。由 Vivienne Sze 和 Sertac Karaman 带领的团队,打造了一架只有乐高积木大小的微型无人机,同时它的能源消耗只有一盏灯泡的千分之一。去年的时候,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小到可以塞进“纳米(蜜蜂)无人机”的一颗计算芯片,不过今年的版本更小、更强大。 发表于:6/25/2018 一种飞机机载数据中继管理单元设计与实现 在飞行试验中,飞机上采集的机载测试数据通过遥测链路传输到地面进行实时监控。需要对传输前的机载数据进行处理,以满足遥测发射的需求。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嵌入式Linux的飞机机载测试数据中继管理单元。详细阐述了FPGA、硬件电路及嵌入式软件等关键部分的设计。设备实现了对飞机机载采集数据的处理、转发和无线链路管理功能,经实际试飞测试,满足应用需求。 发表于:6/21/2018 挪威试飞电动飞机 拟2040年前实现国内航班全电动 挪威购买的第一架电动飞机6月18日在奥斯陆机场进行飞行展示,标志着该国发展电动飞机航运业的举措迈出重要一步。 发表于:6/20/2018 施耐德助力中铁为波音飞机定制厂房打造智能化配电系统 近日,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宣布,已携手合作伙伴成功助力中铁建工集团为舟山波音完工中心有限公司波音737MAX飞机定制厂房打造智能化配电系统,保障该项目的持续稳定供电,同时进一步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发表于:6/19/2018 伪卫星网络时频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 为实现伪卫星自组织网络高精度时频同步,设计了一种应用SCPA结构的伪卫星时频同步系统。该系统以FPGA和DSP作为核心基带处理芯片,集成了高速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电路以及上下变频电路。详细介绍了伪卫星双向伪距测量技术和时频同步设计方案及实现。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伪卫星系统星间载波相位同步误差小于0.1 Hz,时间同步精度优于2 ns,可达到伪卫星自组织网络系统定位精度与授时精度要求。 发表于:6/19/2018 永不放弃:C919大飞机背后的故事 从中国大飞机“三起两落”的历程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坚信中国道路,坚信中国大飞机道路,这是不可动摇的!——刘斌 发表于:6/15/2018 中国将在太空猎捕引力波,预期2033年发射三颗卫星 中国在太空中猎捕引力波的旅程,将由一对双子星担当探路先锋。 发表于:6/15/2018 V-280倾斜旋翼机的前世今生 V-280到底是高科技堆砌出的“鸡肋”还是未来螺旋桨飞机的发展方向?我们今天就来尝试分析一番。 发表于:6/15/2018 美国海军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正式入役 诺斯洛普·格鲁门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系统正式加入美国海军舰队,开始飞行作业。 发表于:6/15/2018 3D打印又出新成员,无人机传感器了解一下? FT Technologies是一家专门从事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开发和生产的英国公司,该公司近日推出了首款无人机专用3D打印设备。 发表于:6/15/2018 中国正在加大力度推进毫米波太赫兹技术研发 如今,以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航天科工二院、首都师范大学等一大批高校院所,积极布局毫米波和太赫兹相关技术、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在这一崭新的领域为中国争得自主可控的一席之地。 发表于:6/14/2018 一种基于包交换的有效载荷时间同步方法的设计和实现 为了解决航天器上各有效载荷时间同步精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包交换的时间同步方法。该方法通过步进式的时间补偿和频率校正,实现多载荷、高可靠、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同时进行网络调度控制,保证同步周期和网络背景流量的变化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实验验证中,将该方法的实现与光纤网络结合,在Xilinx K7系列FPGA板卡上实现了整个时间同步系统。使用小部分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实现纳秒级的时间同步。 发表于:6/13/2018 基于ARMv7-A架构的虚拟存储系统技术研究 在机弹载设备综合化、智能化、低功耗的发展趋势下,嵌入式系统设计中近几年也广泛采用了ARM系列处理器。其中ARMv7的VMSA(虚拟存储系统架构)支持虚拟化扩展、安全扩展以及大物理地址扩展,使得多虚拟机的运行或分区操作系统实现有了硬件系统的支持,复杂嵌入式设备可采用新一代嵌入式处理器完成系统综合化与小型化。主要针对ARMv7-A体系结构中扩展后的VMSA内存管理的应用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就其在机载设备上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为ARM处理器在机载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发表于:6/13/2018 我国成功研发出一款便携式次声探测仪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次声波为频率在0.0001-20Hz的声波,这个频段通常是人耳无法感知的,但由于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也大致处于这个范围,所以大功率、高强度的次声一旦作用于人体,其产生的共振效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据媒体报道,某国驻外使馆曾受到“声波”攻击,其工作人员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 发表于:6/10/2018 «…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