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中国移动全球首发6G小规模试验网 7 月 23 日消息,2025(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定于 7 月 23 日至 25 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数驱新质・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 AI、5G-A / 6G、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今日在会上分享了中国移动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称今年中国移动研发经费达 391 亿元。 最新资讯 基于区块链的高可靠军事信息隐蔽传输协议 网络空间作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网络空间中信息主导权的争夺,对军事通信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未来高对抗和高智能战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当前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高可靠军事信息隐蔽传输协议HRBCCM。该协议以零知识证明混币合约函数参数的数据结构和合法性验证逻辑为设计基础,提出了隐蔽通信交易的构造和识别算法,将信息的嵌入和提取过程与混币合约运行原理进行完美融合,实现了高隐蔽性和安全性的信息传输。同时从鲁棒性、可靠性、不可追踪性及不可探测性四方面进行安全性分析,并且搭建了仿真测试环境,对HRBCCM的传输时间和隐蔽率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案相比其隐蔽性提升了20%,传输效率提高了40倍。最后,结合未来战场强对抗和高智能化程度的特点,分析了HRCCM在平时公网条件下全球情报信息传输和战时紧急状态下可靠通信能力保障两个典型应用场景,凸显了协议的场景的适配性。 发表于:9/26/2023 基于领域驱动的测控任务评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高密度航天发射成为常态,测控系统作为航天发射场的重要业务系统之一,该系统运行的能力与效率将极大影响航天发射任务执行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实施对测控任务过程的决策与评定研究。考虑到未来测控任务快速评定呈现少人化、通用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驱动设计的测控任务评定系统设计思想。通过深入分析测控任务评定业务,结合领域驱动设计和微服务架构特点,经过领域模型设计、微服务识别、微服务实现等步骤进行全系统设计。最后,结合典型航天发射测控任务场景,验证了本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测控任务评定效率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发表于:9/25/2023 卫星信道群时延对高阶调制信号接收影响的仿真分析 针对信道群时延对高阶调制信号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线性群时延、抛物线群时延模型下,8PSK、16APSK和16QAM接收系统信道群时延的设计指标。同时针对群时延补偿技术,仿真了CAM与DD结合的均衡算法对信道群时延的补偿效果,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发表于:9/25/2023 低轨卫星多目标无源定位到达时差分选方法* 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无源定位场景中不同目标辐射源之间相互干扰、时频混叠,不同目标的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参数混杂难以区分,较难实现精准目标定位。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算法(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id Density,CAGD)的基本原理,并利用TDOA参数的多复杂特征,构建多目标TDOA参数分选模型,实现TDOA定位参数分选。模型通过定义网格密度波谷,解决了定位目标间数据被聚为一类的问题,同时引入位置相连原则实现最佳类簇合并,最终实现定位参数分选。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网格及密度聚类方法,本方法对LEO卫星无源定位场景下的多目标TDOA参数分选表现更好。 发表于:9/25/2023 LEO卫星TDOA/DOA定位性能分析* 随着以“星链”卫星为代表的低轨(LEO)互联网卫星系统的快速发展,星载相控阵列天线的应用数量飞速增长,未来LEO互联网卫星便于提供星载电磁波到达方向(DOA)检测能力。卫星覆盖区内的非法干扰进行定位排查,是未来互联网卫星系统正常运维的重要保障。目前常用的双星到达时差(TDOA)/到达频差(FDOA)定位体制存在定位误差显著增大的“定位盲区”造成盲区内的干扰源无法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约束优化模型的TDOA/DOA双星干扰源定位技术体制。分析了几何稀释精度因子(GDOP)的定位误差,仿真实验表明该定位方法具有不存在“定位盲区”的优点,在经纬度张角为4^∘×4^∘的波束范围内定位误差小于0.2 km,定位误差的地理平均为0.112 km,满足非法干扰定位排查的应用需求。通过定位解算的根均方差(RMSE)的蒙特卡洛方法,验证了GDOP误差精度。该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地理稳定性优于目前常规的双星TDOA/FDOA定位算法。 发表于:9/25/2023 Semi-TCP与ARQ联合的端到端可靠传输方法* 在无线自组织网络中,数据传输受干扰较多,信道不稳定,因此传统的TCP协议并不能满足在这种复杂环境下的通信要求,节点间的自动重传请求协议(ARQ)重传增加,会导致节点的缓存占用率很大,整体传输性能降低。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Semi-TCP协议与ARQ协议相结合,在不改变原有TCP架构的基础上将拥塞控制下放到链路层,改变链路层ARQ的纠错能力,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在Exata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在无线多跳网络中,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发表于:9/25/2023 卫星通信中频转发干扰的一种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中频转发干扰的快速定位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频转发干扰产生的原因,给出定位中频转发干扰的步骤和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建立中频转发干扰模型,结合在网卫星地面站的运行情况建立频偏数据库,通过设计基于频偏的中频转发干扰定位算法,精确定位转发干扰的地球站。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中频转发干扰定位过程的可行性,有效降低了干扰定位时间并提升了准确定位干扰站的概率,为卫星通信系统面临此类干扰时的快速定位提供解决方法,对卫星通信网的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实际意义。 发表于:9/25/202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模型综述* 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局部连接、权值共享以及池化操作等特性,有效地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降低网络复杂度,具有更少的参数量和更好的鲁棒性,因此,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使分类模型朝着更轻、更快、更高效的方向迅速发展。按照卷积神经网络发展的时间线,介绍了常用的典型网络模型,剖析了其创新点与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发表于:9/22/2023 中国电信推进算力网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信通院测算,去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经济增长。 发表于:9/22/2023 “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及应用”技术沙龙成功举办 中国武汉-在9月19日成功举办的“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及应用”技术沙龙吸引了来自武汉及全国多个城市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了通信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发表于:9/22/2023 «…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