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频相关文章 晶华微罗伟绍博士:红外测温芯片出货达2000万颗,看好医疗和工业市场的发展 7月3日,2020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盛大开幕,作为慕尼黑展唯一的视频直播合作方,电子发烧友网在展会期间,通过现场直播方式采访了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内众多企业,就相关的行业、技术、市场和产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发表于:7/15/2020 准确快捷的超声波测血压方式介绍 现在,医生们都在使用超声波,就像蝙蝠一样,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体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但这种技术目前还不能用于检测那些血液流通缓慢、病症多发的小血管流动情况。不过音爆技术可以通过加热一小滴血液,从而完成对其观察。 发表于:7/15/2020 一种便捷的用于片上电源网的高阻射频隔离器 集成电路和系统级封装中的隔离器位于电源网与有源器件之间,保证有源电路的直流偏置和射频隔离,且其拓扑形状与电源网结构适配为宜。针对传统的隔离器形状复杂、设计繁琐、难以嵌入电源网的问题,提出一种楔形隔离器。其拓扑结构形似集成电路条状电源网络,由外臂、底轨和内轨组成,根据阻带频率决定内轨的位置。当外臂张角一定时,无论内轨位置如何,都能使隔离器在阻带内表现出很高的输入阻抗。使用三维电磁场仿真对设计思想进行验证,并使用印刷电路工艺设计原型隔离器进行实测。仿真和测试结果证明了隔离器的有效性。它的结构简单,非常适合通过修改芯片电源网局部形状来实现。其设计过程便捷,即使数字工程师也能轻松操作。 发表于:7/15/2020 X频段接收组件三维SiP微系统设计 针对X频段多波束相控阵组件小型化、模块化的设计需求,结合多芯片组件技术、微波毫米波高密度垂直互连技术,利用HFSS对半开放式准同轴引脚进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上下腔三维布局方式,设计了以ML-SL-SL-CPWG和ML-SL-CPWG作为无引线引脚的小型化X频段接收组件SiP微系统模块。接收组件增益≥32.8 dB,噪声系数≤3.0 dB,整个模块体积仅为12.5 mm×15 mm×5.4 mm,较原有二维平面链路系统面积缩小了63%,体积缩小了76%,同时模块化设计在系统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 发表于:7/13/2020 具有0 dBm LO驱动的宽带3 GHz至20 GHz高性能集成混频器 本文介绍仅需0 dBm LO驱动的宽带3 GHz至20 GHz SiGe无源混频器。新巴伦结构是实现宽RF带宽的关键创新。针对IF频段应用也采用相同的巴伦拓扑,支持300 MHz至9 GHz的宽IF。该高性能双平衡混频器可用于上变频或下变频。该混频器采用2 mm × 3 mm、12引脚小型QFN封装,提供23 dBm IIP3和14 dBm P1dB。采用3.3 V电源供电时,混频器功耗为132 mA。 发表于:7/10/2020 下一代Wi-Fi的重点:6 GHz Wi-Fi 6方兴未艾之际,Wi-Fi 7已现端倪。Wi-Fi 6之后,Wi-Fi技术将如何发展?未来的Wi-Fi 7将有哪些新的发展? 发表于:7/10/2020 为何物联网设备都需要地理定位功能? 地理定位是最为强大、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物联网应用之一。Market Insight Reports报告称:到 2025 年,“带有地理定位功能的物联网”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从现在的 400 亿美元增长至 740 亿美元。 发表于:6/28/2020 S参数究竟是什么? 现代高速模数转换器(ADC)已经实现了射频(RF)信号的直接采样,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均无需进行混频,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功能。 传统上,ADC信号和时钟输入都采用集总元件模型来表示。但是对于RF采样转换器而言,其工作频率已经增加至需要采用分布式表示的程度,那么原有的方法就不适用了。 本系列文章将从三个部分入手,说明如何将散射参数(也称为S参数)应用于直接射频采样结构的设计。 发表于:6/24/2020 干货!!千兆位串行链路接口的SI方法 随着电子行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传输接口方面,从PCI到PCI Express、从ATA到SATA、从并行ADC接口到JESD204、从RIO到Serial RIO等等,无一都证明了传统并行接口的速度已经达到瓶颈,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的串行接口,于是原本用于光纤通信的SerDes 技术成为了高速串行接口的主流。串行接口主要应用了差分信号传输技术,具有功耗低、抗干扰强,速度快的特点,诸如PCI Express(PCIe)Gen4等串行链路接口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双位千兆级传输速率。由此,器件建模、互连建模和分析方法必须不断发展,以应对不断减小的设计余量和当今工程师面临的更具挑战的合规标准。本系列文章将从各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为了降低风险并优化设计,将分析尽可能地推向上游至关重要,以实现权衡、可行性研究、元件选择和约束获取。 发表于:6/23/2020 多款移动射频前端集成芯片逆向分析:最新创新有哪些? 3G和早期4G智能手机的移动RF前端架构相对简单,可以使用分立元件构建。如今,移动射频(RF)前端已经变得更加复杂,以支持不断发展的LTE标准。智能手机需要使用先进的滤波和多路复用技术支持多个频段,以降低功耗和干扰。他们还需要支持更多的频段。通过同时使用多个频段,添加了载波聚合,使手机能够容纳更高的带宽。多区域的或全球移动电话需要更多频段,因此需要更多滤波器。5G手机可能需要100多个RF滤波器。 发表于:6/23/2020 IMEC推出全球首个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雷达芯片 比利时微电子中心(IMEC)推出全球首个采用脉冲神经网络(SNN)处理雷达信号的芯片。芯片采用模仿生物神经元群识别时间模式的运作方式,功耗比传统的实现方式低100倍,延迟降低了10倍,几乎可以实现即时决策。如只需30μW的功率就可以对微型多普勒雷达信号进行分类。该芯片架构和算法可以很容易地调整以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包括心电图、语音、声纳、雷达和激光雷达流等。首个应用案例将包括为无人机创建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防碰撞雷达系统,可以更有效地对接近的物体做出反应。 发表于:6/23/2020 解决嵌入式系统信号调试的五个阶段难题 示波器是工程师必备工具,用来帮助工程师快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近几年,伴随测试信号频率越来越快,需要调试的信号类型越来越多,嵌入式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作为工程师的调试伙伴,示波器的功能与效率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 发表于:6/22/2020 中国第一颗5G毫米波滤波器在合肥诞生! 日前,合肥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基金投资企业安徽云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塔科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5G毫米波滤波器,这是中国厂商首次在5G毫米波(mmWave)频段研制成功该类微型化滤波器产品,尺寸仅为2.5×2.0mm。该类型滤波器工作在33GHz,带宽高达2GHz,带内插损小于2.7dB,带外抑制超过30dB。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工作在毫米波频段的微型滤波器解决方案近乎空白,是世界各国在无线通信核心领域亟待重点突破的技术。 发表于:6/22/2020 沈阳自动化所5G毫米波射频链路压缩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4月20日消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团队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研究团队,联合提出了针对多输入多输出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链路压缩理论与算法,并搭建了相应的硬件原型系统。 发表于:6/22/2020 D波段:6G的未来之路及电路挑战 就目前而言,5G已经登上了主舞台。但6G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 发表于:6/22/2020 «…27282930313233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