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最新文章 基于变量地址的DCS平台下装技术研究 依据核电厂控制系统运行场景,分析了一类基于变量地址的DCS平台在下装工程组态数据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无扰的增量下装技术,包括工程组态软件、控制器、数据服务及人机接口的优化改进。通过设计验证及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所研究的增量下载方案可有效回收空闲地址位,确定变量地址与变量名称的对应关系,防止现场数据错位及执行机构误动作,提高DCS的运行效率及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 发表于:8/14/2025 ITECH IT-N2100系列太阳能阵列模拟器助力上海交大光伏技术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风电研究中心(蔡旭教授)科研团队在光伏转换器硬件验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已获国际权威期刊收录。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在实验环节中创新性采用了艾德克斯电子自主研发的IT-N2100系列太阳能阵列模拟器,为新型光伏系统的高效验证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发表于:8/13/2025 我国科研团队攻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短命难题 8 月 11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 8 月 10 日报道,昆明理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晶界稳定技术,成功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长期面临的效率与稳定性瓶颈问题,为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支撑。这一成果于 7 月底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 发表于:8/11/2025 半导体创新推动能源格局演变的三种方式 能源格局正在经历迅速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到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超过 17,000 太瓦时,较 2023 年增长近 90%。显而易见,可再生能源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不仅真实存在,更在持续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正在规模化发展,电气化进程持续加速,自动化应用不断拓展,而能够支撑这一演进的半导体技术至关重要。 发表于:7/24/2025 基于FMEA的多电力设备故障预测维护算法 针对大型电厂多个异常运行开关柜的维修问题,当前维护方案往往忽视了设备内部复杂部件间紧密相连的相互作用,这对于包含各种运动和固定的零部件的开关柜而言,其适用性显得尤为不足。鉴于此,提出了一种预测性维修调度策略,此方法旨在双重目标下寻求最佳平衡点。首先,采用FMEA技术,得出更为贴近实际的失效概率预测。随后,设计了一套综合风险评估体系,该体系不仅考虑了开关设备故障可能给电网带来的损失,还全面评估了维护活动所伴随的成本与效益。为验证该方法的实效性,选取一个10千伏变电站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时间间隔的维护策略,提出的方法在成本效率上实现了36%的显著提升。 发表于:7/24/2025 一种电缆终端头红外识别算法的FPGA实现研究 针对在电站巡检中电缆终端头识别准确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红外识别系统。红外识别算法实现包括使用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对红外图像进行分割,随后计算Hu不变矩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特征。对于PSO-BP神经网络,选择7-10-1的网络结构,训练后均方误差为0.085,优于BP神经网络的0.136。在FPGA上实现时,采用定点数据量化、流水线结构及并行计算方法,同时对Sigmoid激活函数应用二次方程多段拟合。最终经过仿真验证,该系统识别率达到了92%并且算法速度提高了约6倍。 发表于:7/24/2025 中国聚变公司正式成立:推动核聚变商业化落地 7月24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是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 作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将重点布局总体设计、技术验证、数字化研发等业务,并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 发表于:7/24/2025 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光伏直流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7 月 22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该标准是光伏直流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与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全球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南。 发表于:7/23/2025 硅料巨头否认违规卖多晶硅 7月以来未低于成本价出货 7月2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光伏反内卷出现了叛徒”。 该自媒体暗指东方希望集团及另一家硅料企业以3.7万元/吨的价格销售了一批致密复投料,并称“目前已经被举报了,看后续如何‘定罪’”。 发表于:7/21/2025 我国提出的全球首个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立项 7月16日消息,近日,由我国提出的《电力储能用超级电容器》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功立项。 发表于:7/17/2025 全栈自主可控!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 发布 6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正式发布。 据悉,“擎源”大模型结合发电产业多场景、高复杂度、强专业性的特点,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全球最大装机规模、海量数据资产和全场景应用矩阵。 发表于:6/30/2025 高压 BMS 如何增强安全性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电池储能系统 (BESS) 在住宅、商业、工业和电网储能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 BESS 中,电池管理系统 (BMS) 如同电池组的大脑,监测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并深入了解充电状态(评估可用剩余电量)和运行状况(评估电池芯的整体状态和老化程度)。通过确保更好的电池监测器的精度并增强系统级安全性,BMS 可以有效维持能源使用效率,延迟电池的过早老化,从而延长 BESS 寿命。 发表于:6/29/2025 国内高性能硅光电倍增器产品实现关键自主化 6 月 25 日消息,中广核核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广核技)今日官宣,我国高性能硅光电倍增器(SiPM)国产化取得突破。 中广核技旗下中广核京师光电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简称“中京光电”)打造的 SiPM 封装产线成功通线,并提前达成器件良率超 90% 的目标,标志着国内高性能 SiPM 产品实现关键自主化,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 发表于:6/26/2025 破解新能源海量接入困局 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数智化变革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14.1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突破 40%,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更已跨越100亿千瓦门槛。这一数据背后,是电网从“单向传输”向“源荷互动”的剧烈转型——当某沿海省份因台风导致10千伏配网通信中断、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瞬间失去调度控制时,传统电力通信网络的短板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 “阿喀琉斯之踵”。尤其在分布式光伏遍布城乡、充电桩成为家庭用电“新成员”的当下,通信网从“电力配角”向“智能神经”的升级,已成为破局新能源高效集控的核心关键。 发表于:6/24/2025 基于特征选择和优化CNN-BiLSTM-Attention对SF6断路器漏气故障诊断 SF6(六氟化硫)断路器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但其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发生漏气问题,既影响设备性能,又威胁电网的安全性。为精准诊断SF6断路器的漏气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Gini指数特征选择和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的CNN-BiLSTM-Attention组合模型。首先,针对影响SF6断路器漏气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特征映射与重要性分析,并采用KMeans-SMOTE技术解决数据分布不均的问题。其次,利用基于Gini指数的方法筛选关键特征,并通过贝叶斯优化精调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的超参数以提升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备缺陷、运行年限、运维水平、天气和温度是导致漏气的主要因素。与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在漏气故障的0/1分类任务中展现出更高的分类精度和鲁棒性。研究不仅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还揭示了引发SF6断路器漏气的关键因素,为设备巡检和运维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进一步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发表于:6/18/2025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