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最新文章 曾鸣:电网开放意味着什么?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一直以来建设、经营电网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今后在跨区域输电、增量配电以及分布式微网等电网建设、服务的各个层面,都有可能看到外资的身影,这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发表于:8/18/2018 以储能项目建设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7月27日,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座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站河南电网10万千瓦储能示范工程——信阳龙山储能变电站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削减电网高峰负荷0.8万千瓦,为储能行业商业化市场运营开创了先河。这标志平高集团在新产业(储能)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发表于:8/14/2018 欧洲统一电力市场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电源资源分布广泛,但发用电分布不均衡,具有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和潜力。市场环境下如何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欧洲统一电力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的电力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发表于:8/14/2018 国家电网通过扩大市场化交易等措施 2017年降低客户用能成本737亿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9亿元;完成售电量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营业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利润总额465亿元,同比增加9亿元;资产负债率57.1%……这是国家电网公司交出的2018年上半年成绩单。 发表于:8/14/2018 可再生能源并网:风、光消纳需要储能保驾护航 储能系统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储能系统的引入可以为风、光电站接入电网提供一定的缓冲,起到平滑风光出力和能量调度的作用;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新能源发电功能率不稳定,从而改善电能质量、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可预测性,提高利用率。 发表于:8/14/2018 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阐述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工作原理,在对发射与接收电路几种拓扑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收发电路均采用串联补偿结构、谐振频率为1 MHz、负载为10 Ω的模型。基于线圈的互感耦合等效模型,从电路角度分析得出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与线圈、负载、互感等参数之间的关系。针对磁耦合谐振系统满足最大输出功率时效率比较低的状况,提出了功效积指标。在满足系统输出功率的基础上,该指标实现了较高的传输效率。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所提功效积指标的可行性。 发表于:8/14/2018 多台逆变电源并联冗余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制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控制并联方案实现多台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系统,分析了逆变电源并联运行控制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特性。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各模块均流效果好,控制策略可行,达到比较理想的并联运行控制效果。 发表于:8/14/2018 三相光伏并网电流型PWM逆变器的研究 基于三相电流型PWM逆变器装置,将直接电流控制方法应用于该逆变器中,设计了一套1 kW实验装置。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逆变器网侧电流正弦化并与网侧电压同相位,而且实现了直流侧电压宽范围调节,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更适合于光伏并网。 发表于:8/14/2018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路由算法 由于电力线信道环境的特殊性,使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中存在着抄表距离有限、通信成功率不高等问题。针对此问题,介绍两种路由算法——点名请求算法和数据收集算法,分别用于自动抄表中实现监控电表和例行抄读业务。 发表于:8/14/2018 中国特高压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这5年…… 巴西北部帕拉州的小城阿尔塔米拉近郊,坐落着建设中的拉美第二条特高压的换流站——美丽山欣古±800千伏换流站,这里就是巴西美丽山特高压二期项目的起点。美丽山特高压二期项目输电能力为400万千瓦,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全长超过2500公里,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海外首个独立中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实现了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电工装备、工程总承包和运行管理一体化“走出去”,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实践。 发表于:8/13/2018 我国两轮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下降10%”目标,历时4个月,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布三个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重要文件,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 发表于:8/13/2018 辽宁:大连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由输入而变为输出 电是什么?电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但在大连1890年有电后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电力并没有真正为大连人民造福,却被绑在为日本侵略者掠夺大连乃至东北资源的血腥战车上。 发表于:8/13/2018 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研究 从国家能源方针和政策出发,结合浙江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和浙江省电力公司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现代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输送和供应、转换和利用,以及管理、技术、经济、市场等角度袁全面阐述了综合能源服务知识体系架构,可为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借鉴。 发表于:8/13/2018 诺奖得主朱棣文:中国在高压输电上取得巨大成就 未来已来,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科技创新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率迅猛来袭,科技正在重构世界。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新平台、新的商业规则和新的市场运行方式等层出不穷,正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对现实的理解和未来的想象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人类与自身的关系,生命与宇宙的奥秘,科学与文明演进的方向,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革。 发表于:8/13/2018 刘吉臻:电力是重要基础性行业 电力装备关键技术需突破 近日,中电新闻网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请他就电力工业等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发表于:8/13/2018 «…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