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使用有安全保障的闪存存储构建安全的汽车系统 在现代汽车嵌入式系统中,高度安全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面对日益高明的网络攻击时。本文将介绍设计师正确使用闪存的步骤。 最新设计资源 推动电气化发展的 4 大电流检测设计趋势[测试测量][汽车电子] 本文将介绍随着电气化应用发展而出现的四大设计趋势,以及用于提高系统电压、增强系统保护、实现遥测监测和缩减外形尺寸的电流检测技术。总的来说,电流传感器监测电气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参数,即电流,这能够使系统在安全范围内尽可能高效地运行。 发表于:3/8/2023 【电驱变革深探】从测试角度看800V超充技术下的电驱变革[电源技术][汽车电子]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和续航里程表示不满,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飞速变化,但距离满足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更高使用需求,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800VSiC的市场占比将达到15%左右;不过在电动汽车全球发展提速的大趋势下,这一预测节点也许会提前到来。 发表于:3/3/2023 适用于65W氮化镓1A2C国产PD快充方案[电源技术][消费电子] 65W快充是目前快充市场出货的主流规格;氮化镓具有高可靠性,能够承受短时间过压;将GaN用于充电器的整流管后,能降低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提升开关频率,附带地降低废热的产生,进而减小元器件的体积同时能提高效率。 发表于:3/3/2023 推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 (AR-HUD) 的未来发展[显示光电][汽车电子] 随着汽车的电气化和连接程度越来越高,抬头显示 (HUD) 的未来正在迅速改变。特别是,增强现实AR-HUD首次成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核心要素,有助于通过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提升整体驾驶体验。设计下一代 AR-HUD 时,需要牢记几项技术要点。 发表于:3/1/2023 【汽车创新三大驱动力】系列之一:解决电动化和电池测试挑战的方法探讨[电源技术][汽车电子]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以及它们独特的测试挑战和解决方案,正在驱动整个汽车行业新一轮革命。本系列文章的讨论顺序是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智能化虽然放在最后但依然同样重要,例如自动驾驶。探讨这三个趋势,从第一个驱动力开始——电动化和电池。 发表于:3/1/2023 SmartFactory AI建立您的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 半导体制造业的迫切需求,对于那些有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晶圆厂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然而,现有的工具和方法限制了生产效率或KPI的提升水平。 发表于:3/1/2023 国产高性能PLC综合测试平台设计[EDA与制造][工业自动化] PLC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核心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各种工业控制领域,对工业现场进行自主安全、稳定可靠的控制,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国产PLC发展势头强劲迅猛,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应用领域,对国产高性能PLC产品有着迫切的需求。由于国产大型PLC的发展起步较晚、应用较少,如何评价国产PLC的性能优劣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工业现场应用,缺少统一的标准与评价方法。针对此问题,设计了一套面向国产高性能PLC的综合测试平台,选择两款主流国产PLC与一款国外主流产品进行横向参数量化对比,提出了高端PLC的关键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并通过搭建硬件在环的虚拟工业场景,测试比较PLC满足应用的能力,通过测试实例验证了测试平台的有效性,为国产高性能PLC的评价、选择提供参考,推动国产PLC的规范化、标准化及规模化,助力工业4.0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3/1/2023 批产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与实现[测试测量][航空航天] 为了解决批量化卫星生产数量多、周期短、人员短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卫星自动化测试系统。系统的硬件架构由综合测试服务器、遥控遥测地检设备、自动化测试终端等组成。软件核心架构基于TestStand和LabVIEW联合开发,LabVIEW编辑的代码模块实现与遥控遥测地检设备、服务器数据库等创建信息通道的功能;TestStand遵循测试细则的操作流程开展自动化序列的编辑工作,实现了遥控指令发送、遥测数据判读、过程监控、测试报告生成、多星并行测试等流程的高度自动化。该架构测试序列编辑灵活性高、通用性强,可以满足多种卫星自动化测试工况的需求,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在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卫星的批量化生产与测试的流程中,在大幅度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 发表于:3/1/2023 基于VMD-LSTM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电源技术][智能电网]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Non-Intrusive Load Monitoring, NILM)技术仅基于家庭电源总入口处的电流、电压信息,获得室内电器设备的电气信息。提高负荷识别的精度,对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对归一化的电流信号分解为K个IMF分量,再估计各个分量与归一化电流信号的相关系数,挑选相关系数最大的两个分量作为负荷特征,输入训练好的LSTM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算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公开数据集PLAID上的识别率高达99%,在实验室采集的数据集上的识别率为96.6%,证实了所提出方法对提升负荷识别精度有显著效果。 发表于:3/1/2023 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同步Buck数字电源设计研究[电源技术][工业自动化] 高效率、高开关频率和数字控制是近年来开关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探讨了基于平均电流模式的同步Buck数字电源设计策略,结合理论分析和Matlab/Simulink软件仿真,分析了同步Buck的环路设计条件,详细阐述了两种电压电流双闭环PI补偿器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环简化的电压环设计方法。使用高性能主流MCU芯片STM32G474作为控制核心,利用高分辨率PWM技术实现200 kHz的开关频率,以中断事件触发和状态机运行思想来构建系统软件的架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效率高、动态响应快和鲁棒性强等特点,为数字电源的通用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发表于:3/1/2023 基于以太网的FPGA远程调试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工业自动化] 基于FPGA主控制器的系统,由于其高度定制化的特点,程序版本一旦固定,后期维护调试极其困难。系统采用FPGA 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实现TCP/IP协议栈,通过以太网传输升级文件,实现FPGA模块的实时在线更新,完成远程调试所需的远程指令注入和数据远程上传。该系统通过以太网方式,能够脱离传统的调试方法,在设备现场人工不参与的情况下实现远程设备调试,减少了维护成本。采用该方法的系统具有可靠、配置速度快、无需重启等特点,也可用于云计算、实时仿真等其他方向。 发表于:3/1/2023 毫米波CQFN外壳地孔设计与优化[微波|射频][工业自动化] 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介绍了一款封装尺寸为7 mm×7 mm×1.2 mm 的四侧无引线扁平陶瓷 (CQFN)型外壳,以满足毫米波微波器件封装的小型化需求。就如何解决陶瓷外壳高频信号传输时电磁泄漏问题,利用仿真软件分别从信号传输的不同方向对屏蔽地孔作了设计与优化。通过仿真对比,对不同区域的地孔与电磁信号的屏蔽关系进行了论述和总结。结果显示,外壳传输端口可覆盖0.1 GHz~40 GHz的宽频率范围,其插入损耗≤0.65 dB,电压驻波比≤1.50。 发表于:3/1/2023 K波段紧凑型收发前端组件的设计[微波|射频][其他]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微波无线通信系统的紧凑型低成本FDD收发前端组件,在有限的体积内集成了一路接收通道、一路发射通道、两组变频需要的本振源。采用表面贴装芯片和微波多层板的实现方式,在保证优良性能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性和装配容易性。首先介绍了收发前端的架构设计,并针对关键无源电路、有源电路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对加工的组件进行了实测,发射通道输出功率大于20 dBm,接收信号范围为-60 dBm~-20 dBm,接收中频输出功率恒定为-10 dBm。 发表于:3/1/2023 射频模块中晶振对电磁兼容影响研究[微波|射频][其他] 提出了一种SoC芯片时钟方案,并设计了两种版图方案。针对模块中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判断信号间隔离度仿真结果,可提前识别版图方案中是否存在信号间干扰风险,进而恶化SoC芯片输出模拟信号质量。根据信号间隔离度仿真结果指导版图设计,并给出优化版图方法,改善了信号间隔离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版图设计两种方案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可参考性。 发表于:3/1/2023 基于谐波抑制的小型化高效率功率放大器设计[其他][其他] 针对传统VHF波段功率放大器存在的体积大、效率低、谐波干扰严重等问题,利用集总参数元件设计了一款工作于该波段的小型化、高功率、高效率功率放大器。通过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匹配电路中引入多级LC谐振网络,实现了对谐波分量的有效抑制,提高了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和效率,也改善了电磁兼容性。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功率放大器的饱和输出功率约为44.9 dBm,饱和功率增益为14 dB,功率附加效率为62%,性能优良,具有较好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发表于:3/1/2023 «…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