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振奋!二十大报告里提到了这些航天成就!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发表于:10/20/2022 联通产业和资本,平安银行数字投行助力航天赛道发展 打造银行、企业、投资机构三赢的局面,这是平安银行所期待的,也是其当下所在践行的。 发表于:10/20/2022 蓝箭航天“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全系统试车 蓝箭航天“天鹊”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全系统试车 发表于:10/20/2022 俄乌冲突对航天国际合作的影响分析及启示 俄乌冲突已持续半年多,美欧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在航天领域展开了制裁与反制裁较量,波及到几乎所有美俄、俄欧之间的合作项目,对双方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跟踪梳理受制裁影响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分析其影响程度及应对策略,并预测航天国际合作的前景。 发表于:10/19/2022 厉害了!中国航天发个月球快递赚300亿,只是顺带做个副业 并且在关于我国这一个月球探测器上最近有的一件大的喜事,那就是我们和阿联酋之间签订了相关的航天合作协议。 发表于:10/19/2022 “星链”之运营密码 马斯克日前宣布,“星链”卫星网络服务的全球用户达到100万。同时,“星链”卫星也已经发射升空3400余颗,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全球各大洲,对海上、空中的服务也即将全面铺开,真正实现全球应用。从2019年5月首次发射,“星链”在不足3年半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其建设与应用取得的飞速发展,与其高效的运营具有紧密关系。 发表于:10/18/2022 发射流程再缩短 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10月15日凌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八院抓总研制。 发表于:10/18/2022 中国商业航天出现创新实力派 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将六颗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在此之前,中国商业航天火箭太阳同步轨道的运力均在1吨以下。在国外商业火箭通过一次发射就能实现卫星星座组网的背景下,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达1.5吨的“力箭一号”的首飞成功无疑极具意义。而该型火箭在快速响应、精确入轨、无依托发射等方面所取得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也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的太空应急发射能力,为中国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针对相关话题,《环球时报》近日专访了中国最大固体火箭研制团队。 发表于:10/18/2022 广州,一座航天大城正在悄然崛起 2021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已达6000多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比高达80%,商业航天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追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表于:10/18/2022 创新突破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日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中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创造了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嫦娥五号采样返回、天问一号一次实现“绕、着、巡”为代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奇迹,全面开启了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强大战略支撑。 发表于:10/18/2022 华为、苹果入局,全球星链竞赛开场 在今年(2022年)之前,卫星通讯还是个小众的领域。直到9月2日华为余承东透露华为Mate 50将推出“向上捅破天”的全新通信技术,一夜之间,卫星通讯成了舆论热议话题。 发表于:10/18/2022 中国航空航天:突破封锁,开始领跑 中国航空航天:突破封锁,开始领跑 发表于:10/18/2022 基于坐标标定的北斗RTK和UWB变电站联合定位方法 变电站复杂环境对定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一种联合定位方法,结合室外区域北斗RTK高精度定位和室内UWB超宽带定位各自的优势,设计一种联合定位方法,并通过标定参考点,求解出室内UWB基站的绝对坐标,使得室内定位和室外定位统一到同一个坐标体系下,在过渡区域采用越区切换准则实现两种系统的平滑过渡。通过在变电站实地测试,表明提出的定位方法能够在室内外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定位,且定位精度良好,满足变电站日常工作的定位要求。 发表于:10/12/2022 基于故障树的复杂航天系统故障预测方法 针对航天数据处理中心运控管理系统长期不间断高可靠运行要求,采用了基于规则和故障树分析的故障预测方法,设计了航天数据处理中心运控管理系统的故障预测分系统。首先提出了航天数据处理中心软硬件故障诊断分系统架构;其次设计了可视化故障树和规则相结合的推理方法,实现了基于故障树和规则的系统故障诊断;然后在故障诊断的基础上,通过趋势预测方法的历史数据学习结合人工手段,选择预测方法进行故障预测;最后通过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比对,验证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并通过系统应用,有效地提前避免了系统故障的出现。 发表于:10/12/2022 胚胎电子系统及其故障自检测自修复研究 胚胎电子系统是模拟生物细胞组织结构和生长机制而设计的一种新型仿生硬件系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故障容错能力,能有效地提高电子装备在复杂应用环境中的可靠性,在航空航天、深水探测、电磁对抗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关于胚胎电子系统的研究主要围绕胚胎阵列结构设计、分化设计和可靠性等问题展开,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首先介绍了胚胎电子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目前胚胎电子系统的主要结构、自检测技术和自修复技术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胚胎电子系统故障自检测和自修复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瓶颈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发表于:10/12/2022 «…505152535455565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