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最新文章 探路AIGC,SaaS迎来了重估时刻? 探路AIGC,SaaS迎来了重估时刻? 发表于:1/3/2024 强震导致日本多家半导体工厂停产检修,初步判断影响可控 集邦咨询近日发布报告,称本次日本强震导致当地多家半导体工厂停产,不过初步排查结果显示机台并未受到严重灾损,研判影响可控。 发表于:1/3/2024 引领 洞察 携手,以坚定信心走向未来 智能边缘成为最令人激动的技术发展,成为帮助我们灵活应对数字世界万千变化的新“船锚”。 发表于:1/2/2024 美军:中美卫星对比,差距正在拉大 中美卫星对比,美军:差距正在拉大,美星链已点错科技树 发表于:1/2/2024 技术制高点,华为Mate60系列卫星通信再次捅破天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之间的通讯需要基站,但面对广袤的国土、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居住地分布,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条件建立基站,像海上、深林以及荒漠就是最典型的无地面网络信号区域。与此同时,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野外探险爱好者,以及矿产勘察、自然保护等特殊工作人群,又需要经常出入这些偏远地区工作或者探险,这就需要用到具备卫星通信能力的设备。 发表于:1/2/2024 多芯片封装+1nm加持 2030年万亿级芯片时代到来 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单个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持续增长,从数万级到今天的数百亿级。 长期以来,提高晶体管密度一直是实现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途径,我们的关注点也一直聚焦在芯片制程的升级上。 但随着工艺临近物理极限,这种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多芯片封装技术的出现了,给了我们另一种提升晶体管数量和电路规模的途径。 发表于:1/2/2024 ASML官网声明:2050及2100光刻机出口许可证已被部分撤销 ASML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其NXT:2050i及NXT:2100i光刻系统的出口许可证已被荷兰政府部分撤销,影响了中国大陆的一小部分客户。ASML还称,公司在最近与美国政府的讨论中,获得了美国出口管制规定范围和影响的进一步厘清。美国去年10月17日公布的出口管制新规,对用于一些先进生产设施的某些次关键DUV浸没光刻系统施加了限制。 发表于:1/2/2024 意法半导体下一代多区飞行时间传感器提高测距性能和能效 2023年12月25日,中国-意法半导体的最新一代8x8多区飞行时间(ToF)测距传感器VL53L8CX实现了一系列改进,包括更强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更低的功耗和更强的光学性能。 发表于:12/31/2023 派克汉尼汾发布2023财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近期,运动与控制技术的先行者——派克汉尼汾发布《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围绕“以宗旨为引领”这一主题,重点阐述公司在保护环境、推进清洁技术、打造安全的工业工作场所和加强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发表于:12/31/2023 4系列B MSO混合信号示波器,新在哪里? 4系列MSO混合信号示波器于2019年首次推出时,就基于4系列示波器,引入了新的操作方法。凭借其创新的触摸屏用户界面和高清显示屏,它将备受赞誉的5系列MSO混合信号示波器的用户体验带给了更广泛的受众,并占据了更小的台面面积。在同一年,4系列获得了《电子产品》年度产品奖,并迅速成为业界最受欢迎的示波器之一。 发表于:12/31/2023 OpenAI千亿美元估值融资将成“独角戏”? 在ChatGPT发布一年之后,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火爆,OpenAI的融资估值也达到新的高度,即当前正以不低于1000亿美元的估值水平进行新一轮融资,这是其今年初估值的三倍有余,并有望成为美国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 如果顺利实现本轮融资,OpenAI将能进一步全面推进布局大模型、定制化GPT、应用商店、智能硬件和自研芯片等生态图谱,这势必将是再次搅动行业发展的一阵旋风,并为OpenAI的持续发展带来强力势能。但由于其拥有绝对的融资主导权和特殊交易模式,大多数投资者或许只能隔岸观“火”。 发表于:12/29/2023 吉利宣布将于2024年初发射11颗卫星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卫星正式出征,吉利宣布将于2024年初发射包含“吉利银河号”卫星在内的11颗卫星,助力吉利“天地一体化”生态再升级。据了解,吉利银河E8(参数|询价)也将成为率先搭载吉利自研卫星通信技术的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银河E8已于此前开启预售,预售价18.8万元起,并于1月5日正式上市。 发表于:12/29/2023 ADI公司发函称明年 2 月起涨价10-20% 全球第二大模拟芯片厂商亚德诺发函:明年 2 月起涨价 10-20% 发表于:12/29/2023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步入“黄金期”,呈现三大趋势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步入“黄金期”,呈现三大趋势 发表于:12/28/2023 最小的双通道低边栅极驱动IC 为了给诸如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新兴应用中使用的GPU和CPU供电,数据中心和计算系统的整体功率水平日益提高。因此,要满足与日俱增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要求,不仅需要对功率开关技术(如GaN和SiC)和新的拓扑结构进行创新,而且需要进一步优化栅极驱动IC。功率半导体的工作频率从数百kHz到MHz不等,再加上快速开关瞬态,这对栅极驱动电路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必须确保在这些关键型基础设施应用中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 发表于:12/28/2023 «…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