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全球首款主动安全AI电芯量产 7 月 27 日消息,7 月 23 日,德赛电池主动安全电芯・系统量产全球发布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此次发布会推出主动安全 AI 电芯和主动安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据悉,这也是全球首款主动安全 AI 电芯量产。 最新资讯 基于磁隔离双向传输的多功能DC/DC变换器设计 针对航天器单机系统对二次供电电源需求,以宇航用大功率多功能DC/DC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磁隔离双向传输反馈控制的DC/DC变换器电路结构,并在此电路基础上拓展出过流保护、禁止、并联均流等辅助功能。通过实际测试验证,采用该方案的产品性能指标优越,还具有良好的辅助功能。 发表于:8/3/2020 IT8700P多通道电子负载测试转换器解密 AC/DC和DC/DC转换器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比如手机、数码相机、UPS电源内部、电动汽车等等。对于生产厂商来说,转换器的性能、安全、转换效率都是决胜市场的重要因素。所以从研发到生产每一步都需要去测试, 直流负载就是这些测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但可测试产品的正常工作电压、电流及功率外,还可以轻易的测试产品在临介值状态、动态变化及反应时间等等。但是工程师在使用负载测试产品的保护功能时,会发现有时候无法正常使用负载,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今天我们就使用ITECH近期升级的一款高性能电子负载产品,IT8700P多路输入可编程直流电子负载来进行测试一个DC/DC组件,实际测试解密一下。IT8700P为高性能可编程多路电子负载IT8700的升级版本,保持了原有的25KHZ的较高动态测试速度,并且具备多个可选模块以及功能强大的主控机箱,并为了一进步满足不同客户的测试需求,可选配前置端子接线功能,并且对斜率速度,DAC 输出速度,CV 环路速度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升级,能更好的满足测试需求。 发表于:8/3/2020 无线充电技术及无线充电全面解析 扔掉电源线,给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这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有点天方夜谭。但事实上,无线充电技术很快就要进入大规模的商用化。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讨论也越来越甚嚣尘上。我们通常认为电和磁是相关联的,所以在论及无线充电的原理问题上,大多还是基于电磁感应现象或者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今天我们来详细说明一下无线充电技术。 发表于:8/1/2020 百瓦快充时代已至 快充能否缓解续航焦虑? 近日,高通发布了旗下的最新快充标准Qualcomm Quick Charge 5,据介绍这一快充标准可以实现100W的手机有线充电功率。从5W的标准充电功率到眼下的最高125W的手机充电功率,智能手机的快充技术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高速发展。 发表于:7/31/2020 瑞萨电子推出业界领先高精度光隔离ΔΣ调制器 用于工业自动化应用 2020 年 7 月 29 日,日本东京讯 -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集团(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RV1S9353A光隔离ΔΣ调制器。与其它10MHz时钟输出光隔离器件相比,RV1S9353A可达到业界领先高精度。该产品包含具有13.8位(典型值)ENOB的精密模数转换器,可将模拟电压输入转换为跨隔离栅的1比特位数据流输出。RV1S9353A可直接连接到RZ/T MPU、RX72M MCU或其它带有数字滤波器的MPU、MCU、SoC和FPGA,适用于机械臂控制器以及一系列智能工厂设备中的AC伺服控制器和NC伺服控制器。 发表于:7/30/2020 LTC7803 或先进电源便捷设计之路 LTC7803是ADI公司开发的一款同步降压型控制器,可简化高性能电源的设计。这款控制器具有以下主要特性:集成低阻抗栅极驱动器,能够切换N通道MOSFET,从而降低整体转换器成本,提高效率;极低工作静态电流(5 µA);40 V宽输入/输出电压范围;100 kHz至3 MHz的极高可编程开关频率范围;检测电阻或DCR检测可进一步提升效率;以及100%占空比。另外支持Spread Spectrum®(扩频)操作。LTC7803在±15%范围内调节开关频率,这可简化EMI合规要求并降低EMI滤波器成本。 发表于:7/28/2020 电源管理是门技术活:TI升降压IC功率密度提高了50%,充电速度提高了3 倍 电源管理IC是电子产品和设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的要求对电源管理I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功率密度更是电源管理行业一直以来的前沿趋势。 发表于:7/27/2020 一种浪涌保护电路的研究和设计 浪涌冲击是电子产品常见问题之一,它经常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坏。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浪涌保护钳位电路,该保护电路包括一个基准电路以及一个反馈控制电路。基准电路在源电压超过钳位电压时根据源电压生成基准电压,反馈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基准电压并将输出电压钳位到钳位电压。基于上华0.18 μm CMOS的工艺对其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可以很好地实现38 V、27 V、18 V、10 V的钳位,与传统的TVS二极管相比,具有低漏电流、恒定的钳位电压和接近于零的导通电阻等优点。 发表于:7/27/2020 一种增益提升和摆率增强的运算跨导放大器 为了解决传统电流镜运算跨导放大器(OTA)在低压、低功耗条件下增益和摆率严重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翻转电压跟随器(FVF)的运算跨导放大器,有效提升跨导和最大输出电流,从而达到增益提升和摆率增强的目的。采用SMIC 0.18 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1.8 V电源电压下,与同等静态功耗的传统电流镜OTA相比,提出的互补FVF型OTA增益提高了11 dB,单位增益带宽提升了2倍,正、负摆率分别提升了6.7倍和6.1倍,比单FVF型OTA有更好的性能提升效果。 发表于:7/24/2020 新基建能源网—风电高电压穿越测试 摘要:当下新基建概念倍受业界关注,能源网作为能源供给的基石在新型基础建设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测试仪器在能源网建设的风电测试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发表于:7/22/2020 «…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