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融合数据加密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改进策略

融合数据加密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改进策略[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为了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性和隐私性,加强对网络攻击的防御能力,提出了融合数据加密技术的信息网络安全改进策略。首先对链路、节点以及端到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传输全过程加密。然后融合ZUC算法与SM2算法,ZUC算法负责较长报文的加密解密,SM2算法用于改善ZUC算法中秘钥分配问题,提高加解密过程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融合ZUC算法与SM2算法数据传输效率达到1 100 Mibit/s,计算资源空间占用为10 MB RAM。当字节长度为512 bit、明文数据在200 KB时,加密时间为2.2 s,用时最短。当字节长度为512 bit、明文数据为300 KB时,加密和解密的用时分别为3.74 s和4.12 s,在所有算法中加解密效率最高。因此,所提策略可有效维持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用户信息的隐私性。

发表于:3/24/2025 4:57:36 PM

基于差分隐私的面部图像安全传播方法研究

基于差分隐私的面部图像安全传播方法研究[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人脸数据蕴含丰富身份信息,其隐私泄露问题备受关注。传统差分隐私方法直接对像素或特征向量整体添加噪声,导致识别性能下降且缺乏可解释性。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差分隐私方法,将特征嵌入向量结合分类方法设计,创新性地将响应数据转换为径向半径与切向角度两种形式,更好适配分类中的角度与距离度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角度与半径的差分隐私噪声生成机制,并通过差分隐私组合定理定义隐私预算并进行数学证明。此外,设计了隐私图像生成方法,通过优化评价函数实现隐私性与可用性的平衡。实验结果基于三个公开数据集,表明所提方法在径向与切向方向的组合应用中表现优异,在相同隐私预算下显著提升了识别性能。该方法实现了隐私保护与分类可用性的兼顾,并在解释性与性能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发表于:3/24/2025 4:44:22 PM

基于操作系统行为测量的栈溢出检测方法

基于操作系统行为测量的栈溢出检测方法[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分析栈溢出原因和现有检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操作系统行为测量的栈溢出检测方法。以操作系统行为测量为理论基础,对操作系统行为进行形式化定义。利用虚拟机自省技术实时监控程序运行时的内存访问,实现透明带外检测栈缓冲区溢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栈缓冲区溢出,且具有较低的误报率。这一研究成果为提高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发表于:3/24/2025 4:29:38 PM

星载多路电源优化设计

星载多路电源优化设计[电源技术][航空航天]

星载电源因其特殊使用环境,有效的散热方式不多,因此对电源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又因其对元器件的严苛要求,可选择的电路和元器件相应受限。主要介绍了在原有星载多路电源设计的基础上,在可选择元器件范围内,优化其中反激电源电路设计,分析其工作原理,设计一款新型星载多路电源。最后用新设计的多路电源与原多路电源效率进行比较,验证了电源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发表于:3/19/2025 5:11:00 PM

一种国产化宇航级低压脉冲电源的设计

一种国产化宇航级低压脉冲电源的设计[电源技术][航空航天]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全天时、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脉冲电源是SAR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一种全国产化的宇航级高效率的SAR脉冲电源的设计方法,输入电压范围达到78 V~110 V,适应星上100 V宽输入母线的需求,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输入反射电流纹波低的特点,负载脉冲重复频率覆盖500 Hz及以上范围,采用全国产器件和宇航级器件。

发表于:3/19/2025 4:44:01 PM

基于卡尔曼融合的双通道微弱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卡尔曼融合的双通道微弱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模拟设计][通信网络]

针对设备在水下磁异常信号检测中难以有效采集、模数转换器动态范围受限导致信噪比较低、微弱信号易被噪声淹没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国产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的高精度磁异常信号采集系统。为了提升信号的信噪比与动态范围,在分别采用2倍和8倍的增益前级处理后,通过高精度多通道模数转换芯片ADS1278与紫光Logos系列FPGA对三轴磁通门输出的微弱磁异常信号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信号平均加权进行初步数据融合后使用卡尔曼滤波对融合数据进行二次修正。试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信号精度明显优于单通道的采集信号,在使用双通道A/D采集频率为200 Hz、幅值为500 μV的微弱信号时,信噪比提高26.099 dB,有效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

发表于:3/19/2025 4:16:38 PM

基于碳化硅MOSFET半桥驱动及保护电路设计

基于碳化硅MOSFET半桥驱动及保护电路设计[模拟设计][工业自动化]

针对碳化硅MOSFET驱动电路设计难度较大、门极易受串扰、保护功能不齐全以及全国产化的问题,基于国产芯片设计了一款碳化硅MOSFET半桥驱动及保护电路。重点分析总结了碳化硅MOSFET有源米勒钳位保护、退饱和保护以及桥臂互锁保护原理与模型。在隔离原边信号与副边信号的同时,采用18 V/-3.3 V的高低电平,实现对上、下桥臂碳化硅MOSFET的控制,同时集成了欠压锁定、退饱和保护、桥臂互锁、有源米勒钳位保护的功能。与国际先进水平Wolf Speed的碳化硅MOSFET驱动板CGD1200HB2P-BM2进行了参数对比和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开关参数与CGD1200HB2P-BM2驱动板相近,满足碳化硅MOSFET驱动需求,并能可靠触发保护功能。电路已实际应用于碳化硅MOSFET的驱动中。

发表于:3/19/2025 3:53:36 PM

星载X波段宽带双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星载X波段宽带双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微波|射频][航空航天]

针对某卫星X波段通信数据转发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星载X波段宽带双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天线单元采用微带形式,整体能量馈入方式为底部馈电,采用缝隙耦合馈电方式以实现宽频带,采用3 dB定向耦合器实现两信号间相位差来满足双圆极化。阵列天线由24个天线单元按4×6矩形排列,每4个单元为一组进行旋转排布。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分析可得:阵列天线在8 GHz~8.4 GHz工作频带内,中心频点8.2 GHz处增益为17.9 dBi,轴比为0.06 dB。该天线实现了宽频带、双圆极化等性能指标,对X波段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发表于:3/19/2025 3:32:55 PM

一种新型反相输出功分器设计

一种新型反相输出功分器设计[微波|射频][通信网络]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两路等幅反相输出功分器。该功分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传统的威尔金森结构,通过改变两路输出传输路径上的传输线长度,并在两输出端口间的隔离电阻一端引入一段额外的传输线,使得该结构在一定带宽内获得等幅反相输出及良好的隔离效果。另外,利用奇偶模电压分析法,对该结构的具体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推导。最后,采用平面微带线结构对该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实测该功分器中心频率为3.8 GHz,1 dB相对带宽为31%,带内回波优于-15 dB,隔离度优于20 dB。

发表于:3/19/2025 3:06:57 PM

关于调频连续波测距信号的研究

关于调频连续波测距信号的研究[微波|射频][通信网络]

调频连续波测距信号的频率参量随时间规律性周期变化,使得对其进行传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都很复杂,且难于理解。通过对于差频信号相位进行分析,证明静态调频连续波测距差频信号是周期信号,频谱是离散的,差频信号能量分散在各次谐波上,各次谐波分量是由频偏、距离和调制周期共同决定的。当存在径向相对运动时,差频信号频谱存在多普勒频移,当多普勒频移不是原周期重复频率的整数倍时,差频信号不再是周期信号。

发表于:3/19/2025 2:52:02 PM

  • «
  •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