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基于故障模式的装备质量问题文本分类方法

基于故障模式的装备质量问题文本分类方法[其他][其他]

面对大规模的海量装备质量问题文本,如何精准有效地将它们按照故障模式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主要以专家人工判定的传统方式开展问题分类费时费力,难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模式的装备问题自动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中文分词技术开展文本切词,生成文本关键词特征向量,进而计算质量问题与故障模式文本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最后按照相似度的阈值判定质量问题归属故障模式的种类。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装备质量问题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发表于:9/10/2021 3:35:53 PM

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务工业控制系统攻防验证技术

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务工业控制系统攻防验证技术[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水务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工控现场设备不能碰、工控网络环境不能改动、工控系统安全隐患分析不充分等痛点问题。迫切需要搭建面向特定行业的工控安全仿真验证环境,实现工控安全问题充分暴露,安全隐患充分验证等目标。文章利用数字孪生新兴技术,实现了水务制水工艺流程和工业机理的仿真建模。通过搭建水务系统数字孪生仿真验证试验床,提出了面向水务工控系统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联动的攻防验证技术,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场景下水务行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发表于:9/10/2021 3:32:03 PM

基于NTA的工业数据安全监测方法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NTA的工业数据安全监测方法设计与应用研究[通信与网络][工业自动化]

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趋于成熟。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下,工业数据如今面对日常运维泄露、传输违规、跨境数据安全等问题,工业数据安全监测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关键,是态势感知、监测预警等重要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重点介绍了传统流量识别数据安全监测技术,基于DPI、DFI流量的工业数据监测,以及目前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监测技术应用,解决“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场景下工业数据安全防护问题。

发表于:9/10/2021 3:26:54 PM

超宽带室内定位无线时钟同步设计与实现

超宽带室内定位无线时钟同步设计与实现[其他][其他]

为解决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超宽带(UWB)室内定位系统中不同定位基站的本地时钟不同步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单区域定位的无线时钟同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区域定位无线时钟同步的扩展。首先利用UWB定位基站和待定位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获取各基站的时间戳数据,之后服务器端的时钟同步模块利用该时间戳数据和基站位置数据,计算基站间的时钟偏差系数用于计算待定位节点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TDOA,最后服务器端的定位模块利用TDOA数据对待定位节点进行定位。

发表于:8/31/2021 4:05:00 PM

一种时变交互多模型融合目标跟踪方法

一种时变交互多模型融合目标跟踪方法[其他][其他]

针对交互多模型(IMM)目标跟踪理论采用不变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以及在模型概率更新中采用的是残差模型,缺乏实时适应性,提出了以多模型滤波结果为中心,以贝叶斯估计理论融合多模型跟踪结果来更新目标状态分布,并根据模型似然函数更新下一时刻模型概率,以当前滤波模型目标状态分布似然函数来更新模型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采用蒙特卡罗仿真与常规IMM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强机动目标和扰动静态目标场景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航迹误差精度优于常规IMM,可以有效地对机动目标跟踪。

发表于:8/31/2021 3:58:00 PM

面向干式水表产品追溯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

面向干式水表产品追溯的RFID标签天线设计[其他][其他]

为了实现干式水表制造过程产品追溯,以便对干式水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监测,根据干式水表的内部结构,设计了一款性能满足干式水表产品追溯的小型化抗金属超高频PCB RFID标签。该标签天线采用弯折偶极子结构,可嵌入到水表中。为改善金属环境中RFID标签天线的性能,基于干式水表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的约束,通过对天线电小环进行内凹弯折结构设计、调试与仿真,发现对天线中心频点和回波损耗的影响程度,实现对标签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对标签天线样品实物进行实际距离测试和天线最低激活功率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标签天线嵌入水表后的最大识读距离为3.2 m,实际中心频点为900 MHz,满足产品追溯的识读要求。

发表于:8/31/2021 3:43:00 PM

20 kHz脉冲偏压控制系统设计

20 kHz脉冲偏压控制系统设计[电源技术][其他]

为提高电子束熔丝增材的成形质量,基于偏压调节束流的原理,开发了一种20 kHz脉冲偏压控制系统。通过对其工作环境深入分析,选取高速DSP数字处理芯片实现脉冲束流基值、峰值向偏压基值、峰值的转化,根据输入脉冲频率、占空比,可以调节脉冲束流的输出;并通过PWM发生芯片,输出100 kHz以上的基波,由DSP输出脉冲合成的模式,再经由大功率运放、基值、峰值串联整流电路可以获得脉冲偏压输出,继而实现对脉冲束流输出的调控,从而获得一熔滴一脉冲的熔丝成形效果。

发表于:8/31/2021 3:39:00 PM

谐振高压等离子球磨电源研究

谐振高压等离子球磨电源研究[电源技术][其他]

等离子辅助球磨技术需要高压电源激发等离子场,而目前高压等离子球磨电源存在开关管数目多、控制时序复杂、可靠性低等问题。研制了采用单管结构的谐振高压等离子球磨电源。首先介绍了主电路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初级谐振网络的固有谐振频率及谐振参数选择;利用变压器与负载的串联谐振网络进一步提高输出电压幅值;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主电路工作波形以及谐振电压增益,其输出电压峰峰值可达到24 kV以上。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台输出功率3 kW样机,并成功激发等离子场用于辅助球磨。

发表于:8/31/2021 3:32:00 PM

基于HDMIRx CEC的电视待机唤醒方案的软件设计

基于HDMIRx CEC的电视待机唤醒方案的软件设计[其他][消费电子]

为减少在TV待机唤醒场景下遥控器的使用次数,且满足低功耗的需求,在分析CEC1.4协议的基础上,使用CPU与MCU协同工作的方式设计了一种HDMI_CEC待机唤醒软件实现方案,并在单板上实现了方案中描述的具体功能。最后使用SL309仪器对实际功能进行了验证。从验证的结果来看,其完全符合TV待机唤醒的要求。该方案为低功耗场景下的TV待机唤醒提供了方法与思路。

发表于:8/31/2021 3:24:00 PM

基于FPGA的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算法优化研究

基于FPGA的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算法优化研究[其他][其他]

目前FPGA是开发波束控制系统的首选控制芯片,但FPGA在计算浮点数据时存在耗时长并且资源占用大的问题,对波束控制算法的实现存在一定限制。基于此提出一种查表与FPGA计算相结合的优化型波束控制算法,以8×8矩形相控阵天线为控制对象,详细介绍了该优化型算法以及FPGA算法模块的逻辑设计,优化型算法降低FPGA资源占用率,节约系统功耗的同时又规避了FPGA难以计算三角函数的问题,最后基于Vivado/Xsim搭建仿真平台,仿真与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发表于:8/31/2021 3:19:00 PM

  • «
  • …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RISC-V国际基金会CEO:中国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
    RISC-V国际基金会CEO:中国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