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最新文章 微星打造全球首款DDR5 CAMM2内存主板 微星打造全球首款DDR5 CAMM2内存主板 发表于:5/24/2024 三星HBM内存芯片因发热和功耗问题未通过英伟达测试 消息称三星 HBM 内存芯片因发热和功耗问题未通过英伟达测试 发表于:5/24/2024 消息称华为已获ARM V9架构永久授权 消息称华为已获ARM V9架构永久授权 发表于:5/23/2024 黄仁勋宣布英伟达AI芯片转向年更节奏 黄仁勋宣布英伟达 AI 芯片转向“年更”节奏,同时将带动其他产品迭代加速 发表于:5/23/2024 美光:已基本完成2025年HBM内存供应谈判 美光:已基本完成 2025 年 HBM 内存供应谈判,相关订单价值数十亿美元 发表于:5/23/2024 三星3nm芯片下半年量产 Galaxy S25全球首发 对标台积电!三星3nm芯片下半年量产:Galaxy S25全球首发 发表于:5/23/2024 Intel Lunar Lake处理器集成内存封装引发供应链不满 Intel Lunar Lake处理器集成内存封装:引发供应链不满 发表于:5/23/2024 高通自研ARM架构PC处理器叫板苹果M3 为了提高自研 CPU 架构的能力 , 高通在 2021 年以 14 亿美元 收购了初创公司Nuvia , 经过三年的研发,现在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 高通打造 的自研 ARM 架构的 PC 处理器 骁龙 X Elite 已经可以和英特尔甚至苹果 M3 相叫板 。 Microsoft 的全新 Surface 笔记本电脑 搭载高通骁龙 X Elite SoC,已通过第三方 Signal65 的测试和审查。该测试将配备X Elite的Surface与其他四款设备进行了大量基准测试,包括热测试,以了解高通的新芯片如何堆叠。 测试表明,高通的 Snapdragon X Elite SoC 正如广告宣传的那样提供。该芯片拥有出色的 AI 性能,并在 Microsoft 最新的 Surface 笔记本电脑中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长电池寿命。CPU性能也非常出色,通常优于英特尔的Meteor Lake处理器,部分性能甚至优于苹果的M3芯片。该芯片还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即使在最大负载下也具有极低的表面温度。 发表于:5/23/2024 三星已启动2nm应用芯片项目 计划2025年量产 5 月 23 日消息,韩媒 ETNews 报道称,三星已经启动了代号为“Thetis”的 2nm 应用芯片(AP)项目,计划 2025 年量产,将以 Exynos 2600 芯片的名称,于 2026 年装备在 Galaxy S26 系列手机中。 发表于:5/23/2024 JEDEC:LPDDR6内存标准将敲定 5月22日消息,近日,JEDEC对外表示,LPDDR6内存标准即将敲定,相比上代来说,速度提升会很快。 关于对LPDDR6内存的预期,Synopsys将14.4 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作为该标准的最高定义,入门速率为10.667Gbps。 LPDDR6还将使用由两个12位子通道组成的24位宽通道,入门带宽可达每秒28GB,使用最快的14.4 Gbps模式时,带宽可达每秒38.4GB。 内存速度上,DDR6内存标准将采用8.8 Gbps的导入速度,最高可达17.6Gbps。 发表于:5/22/2024 Intel官宣下代超低功耗酷睿Ultra Lunar Lake 5月21日消息,Intel今天正式公布了代号Lunar Lake的下一代移动平台超低功耗处理器,它将与代号Arrow Lake的下一代全平台高性能处理器相辅相成,构成第二代酷睿Ultra家族。 其中,Lunar Lake目前已经进入晶圆和芯片量产阶段,将在第三季度正式发布,20多家OEM厂商的80多款笔记本新品集体上市。 Arrow Lake则会在第四季度登场,稍后的台北电脑展2024上会公布更多具体细节。 算力首破100万亿!Intel官宣下代超低功耗酷睿Ultra Lunar Lake 发表于:5/22/2024 三星电子计划2025年完成4F2 VCT DRAM原型开发 迈向 3D 内存:三星电子计划 2025 年完成 4F2 VCT DRAM 原型开发 发表于:5/22/2024 消息称技嘉正为Arrow Lake处理器准备八款Z890主板 消息称技嘉正为 Arrow Lake 处理器准备八款 Z890 主板,部分型号有望围绕 AI 打造 发表于:5/22/2024 亚马逊AWS称其尚未停止任何英伟达芯片订单 亚马逊 AWS 称其尚未停止任何英伟达芯片订单 发表于:5/22/2024 邬江兴院士:90%以上主流大模型不可信 5月20日消息,自从ChatGPT爆火以来,全球诞生了无数的大模型,光国内就有上百种,但实用性却并不如意。 在今天下午的2024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指出,他们团队对当前最流行的10种大模型进行安全分析发现,90%以上的主流大模型是不可信的。 邬江兴表示,深度学习模型存在“三不可”基因缺陷。 分别是: 第一,不可解释性。 从数据提供AI模型训练到知识规律,到获得应用推理阶段,工作原理到现在不明确,问题发现定位非常困难,AI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比破解密码还要难。 第二,不可判识性。 因为AI对序列性强依赖,不具备对内容的判识能力,所以数据存在质量差异,来源差异,就可能导致训练出的结果有差异。 第三,不可推论性。 AI的推理是从已知数据中获得规律性,难以胜任对中长期未来事物变迁的预测和推理,只是把现有的东西归纳起来,看起来它聪明无比,但仅仅是比我看得多,并没有产生什么新的认知。 发表于:5/21/2024 «…868788899091929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