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使用有安全保障的闪存存储构建安全的汽车系统 在现代汽车嵌入式系统中,高度安全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面对日益高明的网络攻击时。本文将介绍设计师正确使用闪存的步骤。 最新设计资源 民用无人机领域数据与飞行安全法律规制研究[通信与网络][航空航天] 无人机技术是当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助力之一,尤其是5G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结合成为推动工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给行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主要讨论民用无人机存在的隐私侵权问题及其造成的数据安全问题和“黑飞”问题,并对比中外法律法规提出有关法律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表于:7/5/2022 大数据技术中的隐私保护法律问题[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造成了严重侵害。由于大数据发展速度快和法律属性界定复杂等原因,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滞后,对此类问题适用性不佳,需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改进,从而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 发表于:7/5/2022 保留格式加密的双扰工作模式[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在通常的分组密码ECB或CBC工作模式下,当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较小时,可能会因为密文组重复导致明文信息泄露。为此,给出了一种适用于保留格式加密算法的创新工作模式。以加密初始向量为起点,用一种密钥参与运算的非线性递归方法产生不可预测序列,并以加扰形式将该序列作用到分组迭代变换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组中。即明文组变换到密文组的过程由明文加扰、分组加密和密文加扰三步构成。这样的工作模式将使得攻击者难以获得和积累明密对,以及实施已知明文攻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某些密码算法因为明文组空间较小而存在的安全缺陷。因此,该工作模式适用于某些保留格式加密算法或分组较小的轻量级分组算法。 发表于:7/5/2022 基于CL-PKC的卫星通信认证技术研究[通信与网络][航空航天]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组网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针对卫星通信认证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卫星网络的特点和安全认证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认证方案,实现了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以及对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的保护功能。并进行仿真实验对协议的安全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达到了安全、高效的认证效果。 发表于:7/5/2022 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三支决策的工控入侵检测算法[其他][工业自动化] 为了更精确地提取工控入侵数据集特征和更精准地分类恶意数据,使得入侵检测方法满足当前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和三支决策理论(Three-way Decisions,TWD)的新型工业控制网络入侵检测算法(VAE-TWD)。该算法利用变分自编码器强大的感知能力对高维数据进行降维映射和特征提取,再对正常和恶意数据利用三支决策理论进行即刻决策,划分入正向决策域和负向决策域。而对于边界域内不确定的数据,将通过不同粒度的特征,选择适当数据构成新的训练集并扩充到原有数据集中。然后重复决策过程,直至决策域中数据为空,规避盲目决策的风险。实验结果表明VAE-TWD算法提升了对工控入侵检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分类能力,且在准确率、检出率、误报率、F1得分等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算法,有效提高了工控入侵检测的性能。 发表于:7/5/2022 基于挤压激励网络的恶意代码家族检测方法[通信与网络][通信网络] 恶意代码已经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面对相似的恶意代码家族,往往效果不佳。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挤压激励网络的检测算法,由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挤压和激励(Squeeze-and-Excitation,SE)模块构成。CNN先快速提取恶意代码的图像特征,SE模块对多通道特征图进行全局平均池化,将全局信息压缩,然后通过全连接层自适应学习,并将每个通道特征图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表示不同的重要程度,指导激励或抑制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有更好的检测效果,与深度学习算法相比检测效果也有一定的提升且参数量大大减少。 发表于:7/5/2022 破解SiC、GaN栅极动态测试难题的魔法棒 — 光隔离探头[测试测量][工业自动化] SiC、GaN 作为最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远优于传统 Si 器件的特性,能够使得功率变换器获得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低的系统成本。但同时,SiC、GaN极快的开关速度也给工程师带来了使用和测量的挑战,稍有不慎就无法获得正确的波形,从而严重影响到器件评估的准确、电路设计的性能和安全、项目完成的速度。 发表于:7/2/2022 在设计条形音箱时,确保您的无线技术能够提供最高质量的、可靠的音频[通信与网络][通信网络] 随着高清晰度电视机(HDTV)变得越来越薄,能够在其中打造高质量内部扬声器也变得极具挑战性。结果是什么?视频和音频体验的质量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条形音箱已经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式来提高音频体验的质量,但对于音频质量和可靠性而言,不同的技术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发表于:7/2/2022 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建设模式研究[其他][其他] 近年来中国自主软硬件联合生态发展迅速。软硬件生态的建立包括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构成的基础设施,丰富的通用工具软件,大量的中间件、应用,以及众多的开发者。为了解决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健康发展问题,了解生态的发展情况并研究其建设模式很有必要。创新地将我国当前自主软硬件生态的建设情况归纳出三种模式,即产品模式、集团攻关模式和服务模式。通过结合自主软硬件生态中的适配产品数据和开发者行为数据,阐述了三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和差异,为我国IT产业成功建设自主软硬件生态提供经验参考与决策支持。 发表于:7/1/2022 空基下视多角度红外目标识别[其他][其他] 为实现空基下视红外目标的快速高精度识别,提出了一种单阶段的空基下视多角度红外目标识别算法。首先使用Darknet-53结合SPP模块对红外目标进行特征提取,使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融合,提高特征图表达能力,最后借鉴RetinaNet中的Focal loss锁定目标的检测框,同时得出目标类型及检测精度。针对现有数据集多为平视,且视角单一的缺陷,使用复合翼无人机分别从不同高度和角度采集红外图像,构建多尺度下视红外目标数据集,在PyTorch架构上实现并进行性能验证实验,所提算法对分辨率为640×512的下视红外图像中目标识别的mAP达到91.74%,识别速度为33 f/s,满足空基平台前端的在线识别需求,且在公开红外船舶数据集上也具有较好的识别结果。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满足实时性的要求,为后续用于复合翼无人机上的多尺度目标实时识别提供了理论技术。 发表于:7/1/2022 基于LC补偿的单开关ECPT系统研究[其他][其他] 单开关DC-DC变流器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工作频率,但开关管承受的截止电压很高。提出了一种使用LC补偿网络的单开关Buck-Boost电场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引入的LC补偿网络可以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输出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同时,变流器等效工作在电流源模式,耦合电容较小时可以有效地传输功率。且电路能够实现软开关,电路的控制更加容易和安全。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发表于:7/1/2022 基于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的1 GS/s、16 bit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其他][其他] 为了实现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高精度幅度信息获取,基于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研制1 GS/s、16 bit高速高分辨率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测试发现:当输入模拟信号中含有较大直流分量时,输出采样数据波形会发生振荡问题。研究时间交替采样技术,确认偏置误差是导致振荡问题发生的原因。设置ADC工作在实时校正误差模式,结合离线校正算法,解决采样数据的振荡问题,对比偏置误差校正前后的时域波形和频谱,验证校正算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大动态范围信号的单信道高精度测量功能。 发表于:7/1/2022 一种低杂散低相噪频率源的设计与实现[模拟设计][其他] 为了降低频率综合器的相噪和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低相噪频率综合器的设计方法。它利用谐波发生器产生低相噪的高频信号,同时采用集成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合成器芯片LMX2820来直接产生输出信号和反馈信号,反馈信号和低相噪高频混频后产生低频的反馈信号,通过这种内置混频来降低分频值的方式来实现低相噪。采用该方法实现的13.75 GHz~16.25 GHz(不包含15 GHz)频率合成器,其相噪指标优于-102 dBc/Hz@1kHz。 发表于:7/1/2022 一种新型的高抑制度波导滤波器设计[其他][其他] 针对目前频谱资源拥挤所提出的频带间高隔离度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型化高抑制度波导滤波器。在传统波导滤波器的非相邻谐振腔间引入新型的波导CT型感性交叉耦合结构,使其在阻带产生有限的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带外抑制,缩小了滤波器的体积,且降低了因腔体个数而引入的损耗。同时,根据其结构的不连续性,采用模式匹配法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周期短,性能很好。 发表于:7/1/2022 基于开关多模式的Doherty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微波|射频][其他] 在工作频率为2.4 GHz的背景下,基于所设计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多模开关控制和包络跟踪调制的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中使用的电子管是Renesas的GaAs晶体管NE6510179A。设计的Doherty峰值输出(32.0 dBm)时功率附加效率达到27.2%,回退6 dB时的功率附加效率为27.0%。在与搭建的包络跟踪模型级联改进后,新结构对低输出功率的功率附加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中高输出功率部分的线性度有较大的改善。 发表于:7/1/2022 «…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