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使用有安全保障的闪存存储构建安全的汽车系统 在现代汽车嵌入式系统中,高度安全的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面对日益高明的网络攻击时。本文将介绍设计师正确使用闪存的步骤。 最新设计资源 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可编程逻辑][其他]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四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系统由65 MS/s的模数转换器AD9219实现对信号的高速采样。为满足采集数据实时存储的要求,设计了高速、大容量的DDR2硬件电路和接口逻辑。采集数据可通过USB接口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负责数据的保存、处理和显示,同时控制数模转换器以直接数字合成的方式输出波形。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灵活控制。该系统为高性能数据采集提供了一套包括软硬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满足低温等离子诊断的要求。 发表于:12/14/2020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立体匹配算法设计[人工智能][物联网] 为了解决传统立体匹配算法对立体图像在低纹理以及遮挡区域匹配效果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立体匹配算法。该算法采取了残差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特征进行提取,之后利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来获取图像的上下文信息,并结合多尺度的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对代价空间进行规整,最终实现了高精度的立体匹配算法。所获取的视差图在KITTI2015测试平台上的误匹配率为2.42%,与几何上下文(Geometry and Context,GC)网络相比较,视差图的精度提高了0.45%,且运行时间缩短了一半。 发表于:12/14/2020 面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软硬件生态研究[通信与网络][通信网络] 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国产基础软硬件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基础软硬件生态及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内涵、语义关系及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生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估,指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同时,针对如何建设好面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软硬件生态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发表于:12/14/2020 面向车路协同路侧设备运维管理平台研究[通信与网络][汽车电子] 在车联网领域,车路协同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必然技术途径。随着车联网业务的发展,路侧设备厂家、路侧设备类型日益增加,给传统的运维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行业调研,研究当前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对运维管理的需求,分析当前车路协同路侧设备的运维管理面临的问题,识别急需攻克的关键技术领域,为实现智慧交通运维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发表于:12/14/2020 基于5G边云协同的高精地图采集与应用研究[通信与网络][5G] 对自动驾驶所需的高精地图采集生产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面临一些问题与需求。重点阐述了一种基于5G边云协同的多元化地图采集更新方案及相关技术,希望对未来高精地图系统建设运营提供一些参考。 发表于:12/14/2020 使用标准稳压器产生极低电压[电源技术][工业自动化] 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产生只有几百毫伏的微型直流电源电压? 发表于:12/14/2020 可穿戴市场喜迎生物医学“多面手” [测试测量][医疗电子] 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和呼吸频率的测量过去仅有医院监护仪才可提供。这些参数的监测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有潜在医疗风险的人员来说,无论是在意外事故后、手术后,还是在被诊断为患有严重疾病时。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以及对医疗保健整体支出的强烈关注,院外医疗监护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今,为了及早发现某些事件,对有潜在风险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监护,或者让患者携带监护仪由医院回到家中,可使其康复过程更快捷、更舒适。还有第三类用户也在测量这些参数,他们以预防为目的,甚至尚未进行任何诊断。 发表于:12/14/2020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初探[通信与网络][物联网] 供应链是由诸多上下游企业因利益攸关而构建。供应链的形成和运行具有买方驱动、自发构建、协同作业、持续改进等特点。现如今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延伸到企业的供应链之间,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供应链运行效率高低;二是供应链的持续优化能力;三是对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利用能力。打造一个服务于采购招标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其本质是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供应链管理。深入研究用户的业务场景,对底层架构、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以及运行方式进行高度统筹的“顶层设计”。数字化赋能必须聚焦供应链伙伴企业的协同作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包括供应商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利用。 发表于:12/11/2020 5G+边缘计算在智能汽车柔性制造中的应用[通信与网络][5G] 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促进了网联车大生态的打造。针对智能汽车制造业,以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和行业数字化提升为重点,依托5G+工业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践,提升数据赋能水平。通过5G网络化升级,实现设备端、工厂端、企业端、跨企业端网络化5G改造,增强产业链信息互联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化技术以及边缘计算技术,以生产工具智能化与决策手段智能化为抓手,提高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智能汽车的柔性制造。 发表于:12/11/2020 5G下边云协同的V2X技术方案与研究[通信与网络][5G] 对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趋势、单车智能的局限性、车路协同的优势进行了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车路协同技术体系架构及系统要求、基于“端边云”的多级多源数据融合感知分析架构以及基于路侧+边缘云+区域/中心云三级/四级边缘部署实现路径;最后给出了基于边云协同多级多源感知融合分析能力组网方案,并对其具体功能、时延等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该研究对车路协同项目规划和设计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发表于:12/11/2020 利用虚拟工艺建模赢得全球半导体技术的竞争[EDA与制造][工业自动化] 半导体工艺的开发绝非易事,每一代器件研发的难度和成本在不断提升。用传统的先构建再测试的方法来开发最先进的工艺过于耗时且成本过高,如今已经不再适用。 发表于:12/10/2020 浅谈存储器芯片封装技术之挑战[EDA与制造][数据中心] 存储器想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大到物联网服务器终端,小到我们日常应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它。作为计算机的“记忆”装置,其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一般来说,存储器可分为两类: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易失性存储器”是指断电以后,内存信息流失的存储器,例如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电脑中的内存条。而“非失性存储器”是指断电之后,内存信息仍然存在的存储器,主要有 NOR Flash 和 NAND Flash 两种。 发表于:12/10/2020 5G中分布式基带单元功能的授时影响[通信与网络][5G] 自无线通信技术投入使用以来,网络授时一直是为无线服务提供支持的关键组成部分。授时要求通常被称为“绝对”测量,这意味着授时必须可追溯到已知的源。对于相位/时间应用,这种可追溯源通常是卫星星座。全球定位系统(GPS)首次将卫星星座用于时间。GPS主要为导航设计,旨在为GPS系统的用户提供三维定位数据,即经度、纬度和高度。为了实现高水平的空间定位精度,必须将卫星与极其精确的授时源同步,并且能够再现该授时精度。 发表于:12/10/2020 一种满足RFID-OTA测试系统测试的射频开关箱设计[微波|射频][工业自动化] 介绍一种可进行程控切换的射频开关箱设计。该方法根据射频识别(RFID)和Over–the-Air(OTA)测试系统对多频段产品测试需求以及路径校准需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系统布局设计,实现RFID-OTA测试系统射频开关箱路径的程控切换,使测试系统可自动完成不同频段下的测试路径校准以及产品的性能测试。 发表于:12/10/2020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微波近场矢量测量技术[测试测量][其他] 为了满足微波器件进行高分辨率、非破坏性微波矢量近场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的全光学微波近场矢量测量技术。该技术利用NV色心对其轴向的圆形极化电磁场的敏感特性,将粘有金刚石NV色心的锥形光纤探头作为传感器,在外部静磁场环境中测量得到具有8个峰的光探测磁共振(ODMR)谱,并在每个ODMR谱峰所对应的微波频率下测量微波器件表面不同NV轴方向的电磁场分量分布,从而得到微波近场矢量测量结果。最后,利用3 μm金刚石颗粒对谐振频率2.87 GHz的微带天线进行近场矢量成像,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广泛用于芯片电磁兼容测试、集成微波芯片失效分析、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发表于:12/9/2020 «…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