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基于云计算的蛋白质折叠空间结构预测

基于云计算的蛋白质折叠空间结构预测[人工智能][其他]

构建基于云计算的蛋白质折叠空间结构预测框架,通过数据云存储设备获取蛋白质序列原始数据,采用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分布式存储方式保存于云端。资源和队列管理器RQM(Resource Queue Management)开启云端虚拟机后,以之作为扫描节点(Sensor Node, SN),SN基于二维AB非格点模型建立最小蛋白质分子能量优化函数,采用局部搜索机制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对其作优化求解。利用云端GPU设备处理模型训练数据,即可实现蛋白质折叠空间结构的自动化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序列能量势函数计算结果更小、执行效率更高、GDT-TS(Geothermal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Tool Suite)评价指标值更大。

发表于:9/4/2024 1:10:35 PM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知识蒸馏的亚热带常见乔木识别方法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知识蒸馏的亚热带常见乔木识别方法[人工智能][其他]

乔木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和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复杂背景下乔木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树木多特征融合和知识蒸馏的亚热带常见乔木识别模型MFFMN-KD-TA。该模型采用3个并行的MobileNetV3_Small主干网络分别提取树叶、树干和树木整体特征;并通过知识蒸馏和嵌入Triplet Attention模块的方法优化训练。试验结果表明,MFFMN-KD-TA模型在自建树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精确率和F1分数分别为0.960 9、0.962 1和0.960 8,较MFFMN模型分别提升了3.05%、2.83%和3.07%。与三分支融合模型3-ShuffleNetV2和3-MobileNetV2相比,提出的多特征融合模型MFFMN-KD-TA参数量较小且能够较准确地识别乔木种类,为亚热带和其他地区的树种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发表于:9/4/2024 1:01:00 PM

个人信息侵权因果关系认定困境的纾解——以推定因果关系为进路

个人信息侵权因果关系认定困境的纾解——以推定因果关系为进路[其他][信息安全]

在个人信息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证明因果关系受证明能力不足、证明成本高、证明标准模糊、数人侵权案情复杂等而陷入困境。上述司法认定困境与因果关系理论争议不无关系,条件说、类推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均存在理论缺陷与价值局限,基于盖然性标准的理论支撑以及个人信息侵权解纷的现实需要,推定因果关系说具有适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规则优化方面,原告需在形式上对因果关系负证明责任,证明的程度达到一般程度以上;被告需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且该证明责任达到高度盖然性方可否认侵权责任。

发表于:9/3/2024 3:50:15 PM

县域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与挑战

县域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与挑战[其他][信息安全]

县域数据逐渐成为地方治理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近年来,全国各县级政府积极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并探索数据安全治理模式,但是,当前县域数据安全工作仍然面临合规性和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无法满足县域信息系统的安全发展需求。对此,为确保县域数据安全,推动数据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构建了面向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处理的县域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包括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安全技术防护、数据安全运营管理三大子体系。然而,数据安全治理过程是动态的,在当前数据要素化转型的背景下,县域数据安全治理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因此,为帮助县级政府更好地应对未来数据安全风险,在基于数据要素化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分类分级自动化及精准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安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数据流动管控及追踪溯源难以及用户行为异常检测误报率高的挑战,以期为县域构建更完善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发表于:9/3/2024 3:35:37 PM

消费型App强制“用户同意”的形式、原因与规制

消费型App强制“用户同意”的形式、原因与规制[其他][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传统线下经济大量向线上转移,App平台成为用户在互联网消费的重要工具。“平台强-用户弱”的失衡格局长期存在于网络领域,App平台强制“用户同意”用户协议已然成为行业惯例。消费型App利用其网络技术优势,以显性形式或隐性形式强制面临信息鸿沟的用户同意其制定的用户协议,从而实现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规避法律风险等目的。强制“用户同意”不仅违反了平等、自愿原则,而且严重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这种强制行为亟需规制。一方面,要规范用户协议,平衡消费型App和用户之间的地位;另一方面,推进用户数据产权化,提升用户议价能力,增加平台的规避成本。通过规制以促使消费型App平台履行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等法定的合规义务,平衡消费型App平台和用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推进App平台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合规”。

发表于:9/3/2024 3:22:30 PM

数据隐私框架体系视角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分析与中国启示

数据隐私框架体系视角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分析与中国启示[其他][信息安全]

欧盟与美国新近建立起包括数据隐私框架以及第14086号行政命令在内的数据跨境流动体系,填补了双边数据流动法律空缺。新体系通过修改规则细节以及引入双重救济机制,较以往协定更为完善,但仍存在数据保护审查法院独立性不足等制度性隐患。欧盟与美国在数据治理模式上一贯存在分歧,数据隐私框架体系充分展现出双方的谈判博弈,特别是在规则制度设计上的角力。欧美分立的数据治理政策显露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并无定式,中国可借机探索并完善符合自身需求的数据流动规制路径,数据隐私框架体系的双边谈判策略及其展露的欧盟立场也可为中国参考,为未来中国与欧盟及其他国家开展数字合作提供良好借鉴。

发表于:9/3/2024 3:10:51 PM

地方政府数据要素产业政策分析及政策工具框架建议

地方政府数据要素产业政策分析及政策工具框架建议[其他][信息安全]

随着我国将数据要素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数据要素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结合本地实际发布行动方案、实施意见等文件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数据要素产业研究,对地方政府已发布的数据要素产业扶持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了数据要素产业政策工具框架,按照市场主体、产业链条和要素保障三大类十二个细分措施,对地方政府产业扶持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保障提出了具体建议。

发表于:9/3/2024 3:00:37 PM

数据要素市场化途径构建——以中国式数据信托为切入口

数据要素市场化途径构建——以中国式数据信托为切入口[其他][信息安全]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日益彰显。2021年,数据信托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发展数据信托有利于实现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平衡,在数据流通和交易中保证数据隐私和安全。在明确数据权利可以作为信托标的的前提下,数据信托可以划定数据主体和数据处理者之间的权利界限,通过借助第三方监管机制,利用区块链、隐私脱敏处理技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构建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利用的良性循环。因此,构建中国式数据信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发表于:9/3/2024 2:51:05 PM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电运行数据服务研究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电运行数据服务研究[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在核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核电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现行统一数据平台存在子系统研发分散、外部接入复杂等问题,影响了开发和维护效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核电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时数据服务管理机制,包括数据服务目录管理、多维标签及查询技术,以及面向核电场景的多源异构数据分发和调度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提供统一、可视化、自助式、安全的实时数据服务。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核电厂,支持21类服务和200个以上数据接口,有效满足了数字化应用的数据服务需求。该研究不仅为核电行业提供了实时、安全、高效的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也为其他工业领域的实时数据服务提供了参考。

发表于:9/3/2024 2:39:37 PM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职住地精细化识别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职住地精细化识别[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为了解决传统职住模型测算规则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降低各区域居民用户因作息规律差异或临时性变化而造成的职住地识别误差,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不同区域居民出行特征的职住地精细化识别方法。首先,采用“3 min切片”和“角度+驻留时间+连接次数”等多种方式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降噪提炼;然后,基于时空约束密度聚类进行驻留点识别分析;最后,根据各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特征,通过引入加权驻留时长动态更新各城市区域居民用户职住地测算规则,进而精细化识别不同城市用户职住地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涉及的过程均合理有效,且最终的职住地识别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单一职住模型测算规则,适用于同时批量处理多个区域职住地问题,尤其对因突发状况而产生作息时间变化的城市效果更为显著。

发表于:9/3/2024 2:26:26 PM

  • «
  •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