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Ku波段800 W氮化镓高线性固态功放研制

Ku波段800 W氮化镓高线性固态功放研制[微波|射频][通信网络]

介绍了一种Ku波段800 W氮化镓(GaN)高线性度固态功放的工程实现。使用32片GaN功率芯片,采用微带Gysel功分器与波导功分/合成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功率合成,功放在750 MHz的工作频带内连续波饱和输出功率大于850 W。采用射频预失真线性化技术优化氮化镓功放线性度,功放三阶互调指标改善幅度大于5 dB,优于-32 dBc。功放选择带热管的翅片散热器的强制风冷方案,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散热性能良好。通过实时监测功放芯片管壳温度,自动配置散热风扇转速,实现了功放的自适应热管理,在降低功放功耗的同时,减小了产品噪声。功放配置了完善的控保功能,技术状态稳定。由两台功放组成了1备1组件系统,可靠性及实用性满足工程使用要求,适用于测控、通信、广电等领域的微波发射系统。

发表于:6/24/2024 1:03:26 PM

海洋环境下基于增强YOLOv7的垃圾目标检测

海洋环境下基于增强YOLOv7的垃圾目标检测[模拟设计][工业自动化]

针对海洋垃圾识别任务在实际应用中模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化YOLOv7的海洋垃圾识别算法。在图像增强部分,基于概率UIE的框架,通过添加eSE注意力减少特征信息的丢失。在损失函数部分,在IoU损失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两层注意力机制的损失函数,将其与EIoU损失函数融合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将该算法应用于海洋垃圾检测任务,并在基础数据集上对其进行评估。在YOLOTrashCan两个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指标分别达到69.5%、63.5%,相较于YOLOv7算法分别提升6%、1.6%。整体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算法能有效提升海洋垃圾检测的准确性。

发表于:6/24/2024 1:03:25 PM

面向三维场景动态设计的可视化工具设计与实现

面向三维场景动态设计的可视化工具设计与实现[模拟设计][工业自动化]

可视化工具能改善三维设计领域中工作复杂繁琐的问题,但现有工具较少同时兼顾动态设计与低编程门槛要求。面向设计师群体,设计实现可视化工具,关注三维场景中的动态设计内容。使用基于任务价值、影响力以及紧迫度的动态任务调度算法,改善关键视觉效果的响应延迟问题。实验及运行结果表明,调度算法能优化关键任务执行,可视化工具有助于简易快捷地进行三维场景设计。

发表于:6/24/2024 1:03:24 PM

基于Vivaldi的超宽带低剖面天线设计

基于Vivaldi的超宽带低剖面天线设计[通信与网络][通信网络]

针对超宽带小型化雷达系统的需求背景,设计了一款通过交趾耦合形成天线间紧耦合结构的超宽带低剖面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单元首先在传统Vivaldi天线结构上增设了一对带圆形腔体的弧形槽,从而使传统Vivaldi天线顶端呈现类似偶极子辐射结构的形态;然后通过采用交趾耦合结构起到天线间紧耦合作用,明显降低了天线的整体剖面高度;接下来在天线单元上层引入介质匹配层,进一步改善了匹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阵列天线在2.5~15 GHz工作频段内,其驻波比均小于2,12×12天线阵列最大增益大于20 dB,阵列天线单元剖面高度仅为15 mm(0.125倍低频波长)。因此,设计的天线在保证超宽带性能下还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剖面高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表于:6/24/2024 1:03:21 PM

基于排序分组码本的纠错译码优化算法

基于排序分组码本的纠错译码优化算法[通信与网络][通信网络]

针对基于猜测随机加性噪声的通用纠错译码算法中码本容量大、译码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排序分组码本的纠错译码优化算法。对待译码序列分段,按照信息位码重大小对各码段进行排序,再按照码重值对码段进行分组,产生每组的码本,以组的形式进行译码。经仿真验证表明,优化算法译码速度相比于噪声猜测译码算法提升了一倍,误码性能与极大似然译码算法性能基本一致,验证了算法有效性。

发表于:6/24/2024 1:03:19 PM

基于LabWindows/CVI的飞机油量系统故障检测和修理

基于LabWindows/CVI的飞机油量系统故障检测和修理[嵌入式技术][航空航天]

现阶段国内直升机油量采集和显示系统的排故方式多采用系统联试,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基于LabWindows/CVI设计开发了油量系统故障诊断测试程序,既可以单独测试系统中某一个部件,又可以系统联试。通过对串行数据的分析,均可以快速判定油量信号变换器或油量指示器的故障情况。该诊断方法易实现,有助于弥补现阶段直升机油量系统故障检测和修理手段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发表于:6/24/2024 1:03:18 PM

基于FPGA的电磁继电器在线测试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电磁继电器在线测试系统设计[嵌入式技术][工业自动化]

电磁继电器在现代国防军事、工业自动化以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广泛,当系统中的电磁继电器发生失效时将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可靠运行。为了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检测继电器的特性参数,以评估其工作性能并提高其稳定性。针对电磁继电器触点易失效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的电磁继电器在线测试系统。采用铁路继电器作为试品,分析继电器的各项特性参数,并选取能反映其触点退化程度的时间参数进行测试。这种能够应用于多型号继电器的便携式在线测试系统,可实时检测继电器吸合和释放过程中的电压变化波形并进行数据存储,为后续继电器的性能状态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电磁继电器的维修维护提供了参考数据。

发表于:6/24/2024 1:03:16 PM

基于RISC-V的硬件管理控制器设计

基于RISC-V的硬件管理控制器设计[嵌入式技术][工业自动化]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计算产业的发展,基于硬件的管理模式实现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ISC-V核心设计实现一种硬件管理控制芯片,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实现对应用系统的有效管理。基于UVM验证方法学构建验证平台进行仿真验证,基于FPGA构建芯片原型验证平台与上位机进行协同验证与稳定性测试。物理设计采用40 nm工艺,设计频率为250 MHz。

发表于:6/24/2024 1:03:14 PM

基于SiP技术的信号处理通道设计

基于SiP技术的信号处理通道设计[模拟设计][航空航天]

随着军用无人机等航电系统不断朝着小型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有效满足装备的低SWaP(Size,Weight and Power)要求成为一大难题。介绍了某型宽带综合化数字预处理模块的研制,利用“裸芯片+高密度基板”系统级封装(SiP)的方式对信号处理平台(DSP、FPGA、SerDes和DDR芯片)进行集成,替代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封装芯片+印制板+平面集成”的传统方式,实现宽带综合化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高密度集成。在主要性能指标(可编程逻辑资源、定点处理能力、浮点处理能力、数据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得信号处理模块的面积降低为45 mm×45 mm,重量降低到103 g。

发表于:6/24/2024 1:03:13 PM

基于国密SM3算法的安全芯片设计与实现

基于国密SM3算法的安全芯片设计与实现[模拟设计][工业自动化]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芯片国产化的需求,同时为了提高信息安全技术的自主创新性,设计了一款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安全芯片。该芯片以国密SM3算法为引擎核心,采用单总线通信方式,仅占用一个IO通信资源,协议支持1-wire总线协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电路基于国内商用110 nm CMOS工艺线完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芯片版图面积为1.2 mm×1.9 mm,经过流片后的测试和验证,电路的通信功能正常稳定。SM3算法引擎性能高效快捷,电路性能优良。

发表于:6/24/2024 1:03:12 PM

  • «
  • …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