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海面目标散射特性仿真技术分析

海面目标散射特性仿真技术分析[模拟设计][其他]

目前,在雷达系统海面回波信号的模拟中,仅仅是根据距离和相对运动速度等参数,建立起目标的回波模型,但实际雷达在海面探测到的回波不仅有舰船目标,还有海浪的电磁散射,探测环境复杂。利用复合电磁场景模拟计算技术计算出低海况下目标与海面耦合下的散射场景,实现某些典型军事目标和背景环境雷达反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预估和成像、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 HRRP)成像与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RCS;高分辨距离像;逆合成孔径雷达

发表于:12/14/2023 6:47:00 PM

基于微动滑窗的敏捷长时混合积累方法研究

基于微动滑窗的敏捷长时混合积累方法研究[模拟设计][其他]

针对杂波背景下末制导雷达微弱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动滑窗的敏捷长时混合积累方法。长时相参积累是一种有效的微弱目标检测方法,但是此类方法需要大量的参数搜索,不适用于弹载末制导雷达实时性的问题,将长时间相参积累分为短时MTD处理和长时PRT变换的非相参积累处理,解决现有长时间相参积累计算量大的问题。针对制导系统的数据率要求,进一步提出利用微动滑窗完成数据的边积累边输出,满足末制导雷达输出数据率的需求。仿真和实际数据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发表于:12/14/2023 5:42:00 PM

基于双模单包授权的公路零信任安全应用研究*

基于双模单包授权的公路零信任安全应用研究* [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具有接入范围复杂、网络安全风险大的特点,提出了公路全面零信任系统架构。该架构主要由网关管理平台、可信身份管控平台等6个平台组成。重点研究了基于网关管理平台的安全交互过程,一是实现多物理环境下自动路由策略;二是研究双模SPA敲门机制,重点分析UDP认证和TCP敲门数据访问。依托智慧农路系统工程,评估了应用前后安全访问的效果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公路零信任系统可在国产芯片Loongson3A4000上运行;双模单包授权SPA技术在UDP SPA基础上拓展了TCP SPA能力,比单模SPA访问速率快50%;在满足三级等保控制点的基础上可实现网络隐身。

发表于:11/1/2023 3:47:05 PM

基于区块链的法检司数据安全共享技术研究*

基于区块链的法检司数据安全共享技术研究*[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传递与共享案件数据过程中面临的身份伪冒、监管困难、隐私泄露和数据滥用等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法检司数据安全共享模型。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且对基于区块链的法检司数据安全共享涉及的混合加密技术、可信计算技术、数据共享管控智能合约以及基于区块链的跨域身份认证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提升数据资源共享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

发表于:11/1/2023 3:42:59 PM

揭开“算法的面纱”:关于构建算法解释框架的思考

揭开“算法的面纱”:关于构建算法解释框架的思考[其他][其他]

如何解决算法可解释性问题是算法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法律议题,囿于算法使用者与受众之间不断扩大的“解释鸿沟”,现阶段算法解释困境存在于算法运行、决策形成到应用的过程之中,具体体现在数据识别的失衡、证明依据的不足和损害结果的泛化三方面。考虑到不同算法运用场域之下解释需求的差异,借助体系思维构建起算法解释框架,或将成为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突破口。以解释对象为逻辑起点将解释方法划分为定向告知、公开披露和行政报备三种模式,并基于“场景公正”理念将其应用于医疗、信息推荐、金融等领域,针对不同业务和场景区分可解释性程度和标准,以期实现算法可解释。

发表于:11/1/2023 3:39:51 PM

 企业“数据池”的商业秘密保护路径探究

企业“数据池”的商业秘密保护路径探究[其他][数据中心]

“数据池”是数据生产要素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具有积极作用。但我国目前缺乏数据权利基础制度,著作权法和数据共享协议都未能对数据池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商业秘密相关法律规范对数据池予以保护,但数据池必须满足商业秘密的秘密性、价值性和保密措施构成要件。在分析数据池秘密性构成要件时,应当重点认识公开信息形成的新信息可以具有秘密性,企业间数据池共享的行为也不会使其丧失秘密性。

发表于:11/1/2023 2:51:40 PM

注意力经济下陪伴式人工智能平台的侵权责任

注意力经济下陪伴式人工智能平台的侵权责任[人工智能][其他]

注意力经济背景下,传统技术中立理论受到冲击。在侵权责任规制上,应为具有情感连接功能的陪伴式人工智能平台找寻新的规制路径。这一路径不应完全脱离当前以过错责任为主的侵权责任体系,但由于陪伴式人工智能平台的算法可能引发广泛且严重的损害,因此在规制的整体态度上,保持相对严格的归责倾向;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以举证责任倒置等方法补足直接运用过错责任的缺陷,并对未来建立陪伴式人工智能平台的通用规则持乐观态度。

发表于:11/1/2023 2:48:23 PM

 数据抓取行为竞争法规制中的利益衡量研究

数据抓取行为竞争法规制中的利益衡量研究[其他][其他]

数据是数字市场竞争格局形成中的核心要素,然数据抓取作为获得数据要素的重要手段却备受争议。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益衡量这种古老的解释方法,对于数据抓取行为的竞争法规制仍然具有较强回应性。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出发,以平台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多元利益维度展开,判断其各方主体的利益冲突实质和利益的属性。利益衡量为数据抓取行为的竞争法规制勘定边界,亦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提供价值序位考量,并暗含解决数据抓取行为这一复杂问题的指向,即建设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

发表于:11/1/2023 2:43:00 PM

基于同态的多对多电子投票方案设计*

基于同态的多对多电子投票方案设计*[模拟设计][信息安全]

电子投票方案通常基于安全多方计算、盲签名、同态加密和秘密共享等密码学技术设计,并通过网络实现。与传统的投票方案相比,各个角色的隐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投票和计票过程更安全高效。基于Paillier密码的同态性设计了多对多的电子投票方案,采用预计算三元组的方式在不解密选票的情形下对赞同、弃权、反对选项进行合规性判断;然后通过密码同态性合成总投票、计票中心解密后便能够从m个候选人中选出t个胜出者;最后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并分析了方案实现需要的通信代价和投票人、可信中心以及计票员的计算量。方案整体实现效率高,适用于大型电子投票的场合。

发表于:11/1/2023 2:38:00 PM

 基于策略和属性隐藏的区块链访问控制方法研究

基于策略和属性隐藏的区块链访问控制方法研究[通信与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访问控制过程中缺乏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和属性隐藏的区块链访问控制方案。首先,基于Hyperledger Fabric平台编写访问请求、属性管理和策略管理链码,搭建基本的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实现了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其次,使用AES对称加密算法和属性基加密算法将资源进行加密存储,再将存储地址和资源哈希上传到区块链上,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最后,使用Paillier同态加密算法将用户属性和访问策略加密并上传到区块链上,确保访问过程中用户的隐私安全。通过方案对比和仿真实验说明了本文方案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

发表于:11/1/2023 2:27:31 PM

  • «
  • …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