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一种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电压暂降治理技术

一种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电压暂降治理技术[其他][其他]

针对低压配电网中存在的电压暂降和无功功率失衡等混合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兼具无功补偿功能的电压暂降治理技术。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中交直流变流器(AC/DC变流器)与逆变单元的相似性,在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基础设计一种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当电网电压正常时,装置实时采样负载电流,计算负载需要补偿的无功,并发出反向电流,实现对电网的无功补偿;当电网电压发生暂降时,装置中的晶闸管阀会截止,超级电容器的能量通过AC/DC变流器逆变,给负载提供电源。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响应迅速,在电压暂降治理和无功补偿功能之间切换时间短,电能质量治理效果好。

发表于:12/14/2023 8:15:00 PM

一种带DMA功能的I/O可配置I2C总线接口的设计

一种带DMA功能的I/O可配置I2C总线接口的设计[模拟设计][其他]

为了利用DMA可以快速移动数据,不需要CPU任何操作来减轻MCU的工作量,并使得接口模块的每个引脚可以根据需求编程为I2C引脚或通用输入输出引脚,介绍了一种带DMA功能的I/O可配置I2C总线接口设计。对I2C总线的基本原理、I2C模块总体结构、DMA功能和I/O可配置功能的设计实现进行了介绍。对该接口设计进行了功能仿真,分析表明实现了I2C接口DMA功能和I/O可配置功能两种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发表于:12/14/2023 8:08:00 PM

基于CPS的微系统模块DDR3信号PISI分析

基于CPS的微系统模块DDR3信号PISI分析[其他][其他]

对微系统分部件的TSV、管壳和微模组,分别从信号完整性分析过程中建模的参数设置、DDR3电源分配系统(Power Delivery Network,PDN)的直流压降分析和交流阻抗分析、信号分析、判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芯片电源模型 (Chip Power Model, CPM)和PCB板进行基于芯片封装系统(Chip Package System, CPS)的协同设计。提出微系统中分部件参数设置的方法,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PI)直流仿真和交流阻抗低阻抗设计方法,完整链路级联分析DDR3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的方法。从DDR3时域分析图和时序脚本得出该分析方法效果显著,可指导微系统PISI分析及版图优化。

发表于:12/14/2023 7:59:00 PM

一种基于系统级封装技术的控制器设计与验证

一种基于系统级封装技术的控制器设计与验证[其他][其他]

随着后摩尔时代的到来,通过系统级封装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已成为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针对当前市场对于控制器低功耗、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大量需求,提出了一种以系统级封装技术为基础,通过原理设计、封装结构设计、版图设计、信号完整性仿真、电源完整性仿真以及热应力仿真等一系列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当前国内的制造工艺水平,研制出了一款全国产化的控制器集成芯片。该集成芯片内部以FPGA为控制核心,集成了射频本振信号源和DDS信号源,实现对射频信号源的控制、输出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最后通过对样片的测试验证,芯片功能稳定,性能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与传统的控制器板卡相比,所设计的集成芯片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功耗,并实现了控制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满足当前的市场应用需求,并为后续控制器类集成芯片的研究提供技术和可行性参考。

发表于:12/14/2023 7:35:00 PM

基于RoBERTa和多层次特征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

基于RoBERTa和多层次特征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人工智能][其他]

针对中文事件抽取中语义表征不充分、特征提取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oBERTa和多层次特征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通过RoBERTa预训练模型构建字向量,并基于词性标注和触发词语义信息融入进行字向量扩展;其次使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抽取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并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捕捉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加强对重要特征的利用;最后通过条件随机场实现BIO序列标注,完成事件抽取。在DuEE1.0数据集上,触发词抽取和事件论元抽取的F1值达到86.9%和68.0%,优于现有常用事件抽取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发表于:12/14/2023 7:29:00 PM

融合多教师模型的知识蒸馏文本分类

融合多教师模型的知识蒸馏文本分类[人工智能][其他]

针对简单文本分类模型精度不高,预训练模型结构复杂,在实际环境中难以直接使用的问题,提出多教师知识蒸馏的文本分类方法。该模型使用“教师-学生网络”的训练方法,教师模型为BERT-wwm-ext和XLNet预训练模型,将两个模型输出的概率矩阵通过权重系数融合为软标签。学生模型为BiGRU-CNN网络,使用均方差函数计算软标签误差,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计算硬标签误差,通过硬标签和软标签训练学生模型使损失函数值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精度较学生模型有较大的改进,接近预训练模型,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前提下减少了运行时间,提高了效率。

发表于:12/14/2023 7:22:00 PM

无片外电容LDO的研究进展

无片外电容LDO的研究进展[其他][其他]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在电路系统中负责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它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源管理芯片。随着集成度和工艺的不断提高,无片外电容LDO逐渐替代含片外电容LDO成为研究重点,但无片外电容LDO需要额外的补偿电路以解决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特性较差的问题。为了解当前行业内的主流设计思路,调研了大量文献,分析了无片外电容LDO的研究进展,并分别总结了提高稳定性和瞬态响应特性的方案,提炼了其中的技术要点,评价了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可以改进的空间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发表于:12/14/2023 7:16:00 PM

冯·诺依曼瓶颈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创新

冯·诺依曼瓶颈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创新[其他][其他]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冯·诺依曼架构无疑是最为传统且主流的架构之一。为了追求更加高速的计算效率,人们在冯·诺依曼架构的基础上不断做出优化,直至达到其发展瓶颈。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出发,分析了该架构固有的局限性,并列举了针对这些局限性所作出的基本改良措施。然后具体介绍了存算一体、数据流计算等在冯·诺依曼架构上进行创新的多种技术手段。最后简述了突破原始电子计算机物理材料体系的其他非冯·诺依曼架构的发展历程,例如类脑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并展望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发表于:12/14/2023 7:08:00 PM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水下磁目标探测实验教学平台建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水下磁目标探测实验教学平台建构[模拟设计][其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重构了传统实验教学形态。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将基础物理知识与军事问题融合自主开发了水下磁目标探测实验平台。通过该技术实现了大量的磁场数值仿真数据在虚拟平台直观展示,构建了实时测量显示磁异常值的实验场景,并巧妙地设计了实验环境和教学模块。该实验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磁现象的物理本质,并打开专业应用的窗口。

发表于:12/14/2023 7:00:00 PM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海杂波数据分析与鉴别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海杂波数据分析与鉴别[其他][其他]

海杂波成因复杂多样,并且目标回波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海杂波对于海上目标探测、识别、跟踪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传统研究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海杂波相关统计特性,以海杂波幅度特征和基本统计量为基础,构建了以幅度熵、赫斯特指数、频域峰均比为特征分量的三维特征向量,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实现海杂波与目标在特征空间中的明显区分。

发表于:12/14/2023 6:54:00 PM

  • «
  • …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