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业界动态
    新品快递
    高端访谈
    AET原创
    市场分析
    图说新闻
    会展
    专题
    期刊动态
  • 设计资源
    设计应用
    解决方案
    电路图
    技术专栏
    资源下载
    PCB技术中心
    在线工具库
  • 技术频道
    模拟设计
    嵌入式技术
    电源技术
    可编程逻辑
    测试测量
    通信与网络
  • 行业频道
    工业自动化
    物联网
    通信网络
    5G
    数据中心
    信息安全
    汽车电子
  • 大学堂
  • 期刊
  • 文献检索
期刊投稿
登录 注册

脉冲体制下GaAs功率放大器的电压过冲研究

脉冲体制下GaAs功率放大器的电压过冲研究[微波|射频][其他]

由于GaAs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较高,通常以脉冲体制应用于雷达系统及其他通信系统中。根据GaAs功率放大器的材料特性及国内现有工艺水平可知,其击穿场强较低,当GaAs功率放大器工作在漏极电源脉冲调制下,微波信号突然消失时,GaAs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电流发生突变,则会形成电压过冲。当过冲电压较高时,容易击穿GaAs功率放大器。首先阐明了电压过冲的产生机理,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几种改善电压过冲的措施,并在GaAs功率放大器中经过实测,将电压过冲从13.9 V降低到12.9 V,验证了其有效性。

发表于:12/14/2023 10:20:00 PM

一种模拟多飞行状态的外场天线测试技术

一种模拟多飞行状态的外场天线测试技术[微波|射频][航空航天]

针对超短波频段全向天线装机后的辐射方向图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模拟多飞行状态的外场天线测试技术。外场测试系统采用地面固定辅助端测试小俯仰空域,空中无人机辅助测试大俯仰空域,着重阐述了无人机测试测试原理以及无人机绕飞或悬停方式下天线方向图测试方法。依据所提方法测试了不同俯仰角度下天线装机性能,从而验证不同机动条件下通信链路性能需求,为后续射频链路、射频兼容、射频隐身等测试验证提供基础数据和测试依据。

发表于:12/14/2023 10:16:00 PM

可测湿度的电网设备电子标签研究

可测湿度的电网设备电子标签研究[微波|射频][其他]

基于电子标签封装材料吸湿性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和封装材料介电常数对电子标签超高频射频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可测湿度的电网设备电子标签。在标签设计方面选取了具有较强吸湿性的尼龙材质作为封装材料和窄带宽的抗金属线型作为天线结构,在读写终端设计方面改进了获取电子标签激活灵敏度中心频点的功能。模拟应用湿度性能测试显示,可测湿度的电网设备电子标签测量的相对湿度与湿度计测量的相对湿度两者绝对差值平均是2.0%RH。该设计使电子标签带有传感器的功能,将标识和感知合二为一,基本满足相对湿度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需求。

发表于:12/14/2023 10:10:00 PM

基于Web的分布式SCADA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的分布式SCADA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可编程逻辑][工业自动化]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SCADA系统已经无法应对规模庞大、数据众多的复杂场景,于是第四代SCADA系统应运而生。与使用专有通信协议的传统的SCADA系统不同,Web SCADA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接入快速的获取设备数据,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同时支持依托云平台的灵活扩展能力实现海量数据场景的监控能力拓展。围绕工业生产流程的可视化需求,对Web SCADA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在系统开发过程采用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思想,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降低模块耦合性。

发表于:12/14/2023 10:04:00 PM

基于强化Q学习的海上地震勘探航线自动规划方法

基于强化Q学习的海上地震勘探航线自动规划方法[模拟设计][其他]

海上地震勘探航线规划作为综合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家石油公司的研究重点。由于海上地震勘探的特殊作业环境,除洋流、障碍物、水下环境和渔业等因素的干扰外,拖缆作业实际施工效率较低,直接导致工区采集成本的增加。提出一种基于强化Q学习的海上地震勘探航线自动规划方法,以工区前绘测线为研究对象,自动规划拖缆船航行线路,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拖缆作业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海上油气田勘探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12/14/2023 9:59:00 PM

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模拟设计][其他]

后台管理页面是互联网企业所必需的,但当下大部分该类页面需要开发人员从零编写,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化的后台管理页面生成系统,通过对页面模型化、元素组件化、组件规范化的实现,为用户提供各类基础组件,并且提供组件开发接口和规范,支持用户自定义组件。该系统以图形化界面完成编辑和配置,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门槛,减小了维护成本。

发表于:12/14/2023 9:50:00 PM

基于SegFormer语义分割网络的桥梁裂缝检测模型

基于SegFormer语义分割网络的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其他][其他]

表观裂缝检测是桥梁结构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针对桥梁裂缝人工检测手段效率低以及基于一般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学习架构的裂缝检测模型耗时较大的问题,基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表现优异的深度学习架构Transformer,提出一种基于SegFormer语义分割网络的桥梁裂缝实时检测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与基于CNN架构的LR-ASPP和BiSeNet V2等常用轻量级深度学习模型相比,裂缝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与鲁棒性明显较优,将此模型结合无人机航拍应用于实际桥梁裂缝检测,取得了良好成效。

发表于:12/14/2023 9:42:00 PM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

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通信与网络][其他]

针对协作频谱感知中部分用户受到阴影、衰落等影响导致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对微弱信号的感知性能急剧降低及部分聚类模型没有充分利用能量向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各次用户独立采样数据,融合中心收集各次用户的能量数值并构成能量向量作为自注意力网络的输入;设计基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利用该网络自动学习信号和噪声的能量向量特征,有效提取局部特征,实现智能协作频谱感知。仿真结果表明,该频谱感知算法性能优于对比算法,在信噪比为-14 dB、虚警概率为0.001时,该算法检测概率高于对比算法0.29~0.4。

发表于:12/14/2023 9:35:00 PM

基于NOMA的双向中继D2D通信容量扩展

基于NOMA的双向中继D2D通信容量扩展[通信与网络][其他]

对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双向中继辅助的D2D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首先分析了各信号的信干噪比(SINR),接着详细计算了每个信号的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DF)和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并据此推导出了系统遍历总容量的解形式。除此之外,还分析了OMA系统的遍历总容量,与NOMA系统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NOMA系统的可达速率优于OMA系统,双向中继能够比传统的单向中继获得更高的容量。

发表于:12/14/2023 8:36:00 PM

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应用

矿井束管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应用[其他][其他]

针对杨家村煤矿“埋深浅、采高大、工作面长”的工程特点,现使用的束管监测系统,样气从采样点需要经过长距离的束管负压运输才能到达井上。长距离束管管路难维护,一旦发生漏气,检测的结果就不可靠。长距离取气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次循环周期长,连续检测的分析频度不足。且负压抽送气样易受污染,分析监测数据不准,采样能力小,日常维护成本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结合微型气相色谱检测技术、束管正压输气技术、数据网络传输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微型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到矿井安全监测领域,将监测设备布置在井下,采用正压输气方式,利用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分析气体浓度,通过网络与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针对电脑、手机等不同的使用场景,设计专门的使用软件,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操作。本次升级改造将色谱仪布置于煤矿井下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分析火灾数据,在线监控井下灾情变化趋势,自动甄别束管漏气和破损情况,自动诊断故障点等,每年可节约系统运行维护费用15万元以上。

发表于:12/14/2023 8:24:00 PM

  • «
  • …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
  • »

活动

MORE
  • 【热门活动】2025中国西部微波射频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5年数据要素治理学术研讨会
  • 【技术沙龙】网络安全+DeepSeek
  • 【热门活动】2025年NI测试测量技术研讨会
  • 【热门活动】2024年基础电子测试测量方案培训

高层说

MORE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车间生产效率
  •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变革的实践者——张野的创新之路
  •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重新思考数据中心架构,推进AI的规模化落地
  •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AI智能体的兴起让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NVIDIA 的“三台计算机”方案开启机器人进化新时代
  • 网站相关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广告及服务
  • 内容许可
  • 广告服务
  • 杂志订阅
  • 会员与积分
  • 积分商城
  • 会员等级
  • 会员积分
  • VIP会员
  •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4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