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AMD庆祝赛灵思成立40周年 40 年前,赛灵思(Xilinx)推出了一种革命性的设备,让工程师可以在办公桌上使用逻辑编程。 赛灵思开发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使工程师能够将具有自定义逻辑的比特流下载到台式编程器中立即运行,而无需等待数周才能从晶圆厂返回芯片。如果出现错误或问题,设备可以在那里重新编程。 最新资讯 三支决策及其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三支决策理论是姚一豫等人在粗糙集[1]和决策粗糙集[2]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决策理论。2012年10月召开的中国粗糙集与软计算会议上,姚一豫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三支决策理论的背景、框架、模型及应用。“三支决策理论与应用”[3]标志着三支决策由粗糙集的三个区间的语义解释逐步发展为在一种不确定或不完整信息条件下的决策理论。许多学者研究和拓展了三支决策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2013年在漳州举办的中国rough集与软计算学术会议上还专门开设了三支决策讨论班,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讨论了三支决策的研究新进展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三支决策用接受、拒绝和不承诺表示决策的三种类型。与此理论研究的不确定信息的处理相关的理论还有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一门学科的模式识别理论[4]和1989年我国学者赵克勤首次提出的集对分析理论[5]。 发表于:5/13/2015 基于FPGA的视频跟踪系统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在视频跟踪系统的研究中,目标检测是至关重要一环,其结果的好坏关系到图像的分析与识别,直接影响机器视觉系统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实现图像中目标边缘检测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也一直是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人们期望找到一种定位准、抗噪强、不误检、不漏检的检测算法[1]。经典的算法中主要用梯度算子,较常用的有Roberts、Prewitt和Sobel算子,其中Sobel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无法避免噪声,对后续的图像处理有很大的影响。 发表于:5/12/2015 复位对FPGA亚稳态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 在FPGA设计中,复位信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人员通常都使用一个外部输入的全局复位信号在上电初期对系统进行初始化[1-2]。通常,FPGA中的全局复位信号一般由3种途径获得[3]:(1)用一个复位按钮产生一个复位信号接到FPGA的全局复位管脚上,它的速度非常慢,而且存在抖动的问题;(2)上电时由电源芯片产生,如TI公司TPS76x系列的电源系统一般都可以产生复位信号,供主芯片上电复位使用;(3)由微处理器产生复位脉冲,这个是设计人员可以方便使用程序控制的。 发表于:5/11/2015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处理实验平台设计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其性能优越,资源丰富,采用并行处理方式,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优势。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广泛,目前处理算法通常是由软件串行计算来完成,但由于实时图像数据量大,对于处理运算的速度要求高,因此利用FPGA来对实时图像进行硬件处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CMOS摄像头作为视频源输入,SDRAM作为帧缓冲器,FPGA作为主控器和图像处理模块,ADV7123作为视频D/A转换器,UART和VGA作为输入输出接口的系统设计方案,对相关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表于:5/11/2015 基于硬件Kalman滤波器的航拍云台姿态获取 航拍云台姿态获取是航空摄影中相机姿态校正的基本依据,介绍了一种基于硬件Kalman滤波器的航拍云台姿态获取的实现方法。设计中采用MPU6050作为系统的姿态传感器,它提供三轴角速度和三轴加速度数据。 发表于:5/8/2015 基于蓝噪声理论的遥感图像森林植被分割研究 森林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森林植被图像特征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基于统计分析、频域分析、纹理结构模式等方法分割遥感图像中的森林植被区域[1-2]。徐剑波等人[3]提出使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使用植被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变程和基台值来表达植被信息,分析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该方法虽然减少了人工调查的投入,但仍存在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Li Chengfan等人[4]和HEBLINSKI J等人[5]提出根据光谱特征分析森林植被的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分割区域不精细的问题。 发表于:5/7/2015 基于FPGA的光电信号转换系统的设计 随着现代网络传输媒介技术的发展,光纤逐渐成为传输媒介中的主体,在光纤媒介中所传输的信号为光信号,无法直接进行信号处理。 发表于:5/7/2015 不同拓扑结构的并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实现 料子群优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最早于1995年由EBERHART博士和KENNEDY博士提出[1],由于实现容易、精度高和收敛快等优点,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展示了其优越性。 发表于:5/7/2015 基于DSP的机载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伺服系统本质上就是一种随动系统,本文介绍的伺服系统为一维伺服转台,用于控制一种机载天线实时跟随另一种瞄准设备,时刻保持机载天线和瞄准设备在同一位置上,以达到微波系统通信的目的。瞄准设备电机运行速度常常不停变化,为使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精度跟随瞄准设备的变化,与一般电机调速系统相比,其对转矩和速度的动静态控制特性要求要严格得多。 发表于:5/6/2015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的优化设计与FPGA实现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算法的硬件优化结构,对OMP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大减少了乘法运算次数;在矩阵分解部分采用了交替柯列斯基分解(Alternative Cholesky Decomposition,ACD)方法避免开方运算,以减小计算延迟,整个系统采用并行计算、资源复用技术,在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减少资源利用。 发表于:5/6/2015 «…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